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国经济史学的演进与走向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 叶坦 参加讨论

    经济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以来知识专门化、学术系统化的分科产物。但在此之前,它已孕育了很长时间。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维系其庞大而亘远的社会经济运行,创造出远早于西方且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文明,离开“经济”不可想象,更非以儒家“讳言财利”之说就能一言以蔽之。把握中国经济史学的演进与走向,需要深入了解其源流、功能与价值。
    中国经济史学是中国经济学的“根”
    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史学具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形态。前者不具有现代分科或研究范式,但与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伴随始终,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自“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到历代《食货志》,再到卷帙浩繁的“政书”“经世文编”等中的经济类文献,采用较为定型的编撰体例和大抵衔接的记述方式,汇聚而成传统经济史学的千载流脉。之后伴随西学东渐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其逐步转型成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其典型标志就是现代学科的形成。
    20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经济史学现代学科,经过百年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学术突破。国内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分门别类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研究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若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动力、理论、道路、模式及其历史演进等愈发成为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中国经济学发展及其为获取世界学术话语权的努力,也迫切需要得到经济史学的有力支撑。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但也应看到,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其他学科相比,经济史学还相对“冷门”。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史学研究有其特殊难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其学理价值和特有功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以致出现经济学的“贫史症”。譬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众所周知,而其反复强调经济史学重要性的告诫却往往被忽视——“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吴承明指出,“经济史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它的流”。这就是著名的“源流之说”。他提出,“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即使是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也不能无条件地适用于任何时代或地区。”由此,任何伟大的经济学说都将随着历史发展而成为经济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史”?今天的一切到明天就成了“史”,世间万事万物均不过时空坐标中之一点,都会随着时光演进而成为“史”。经济现象也好,经济学也罢,都会成为“史”的一部分。熊彼特给出了经典诠释:“经济史——是它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乃是最重要的。”研究不断积累的经济史实与发展规律就是经济史学的两大主要功能:一是记述、稽核经济现象和发展史实及其轨迹,研究“是什么”;二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动能、理论与规律,诠释“为什么”。“史”使人明智,它在不断积累中增添新的“根”,延续经济学的生命。经济史学就是经济学的“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