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中国经济史学的演进与走向(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 叶坦 参加讨论

    深化与打通是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走向
    “深化”与“打通”这两方面的走向在中国经济史学近年的发展中尤为明显。其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史进行量化分析,建立长时段数据库,以弥补传统研究连续性、可靠性数据之不足。这种利用定量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的研究工作,对于中国经济史学的精密化、深入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史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其二,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的拓展表现突出:简牍契约、方志笔记、诗词民谣、口述私记等史料的价值愈发受到重视;一些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和拓展,如民族经济史、区域经济史、海洋经济史、比较经济思想史、民国经济思想史等;中国经济学术史、中国经济学史、中国经济理论史等新领域的开拓以及中国经济史学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等,推动科研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其三,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更加注重基于世界视域来研究中国,通过比较以彰显特色,置中国经济演进于世界发展长河中考察。其四,一些学者“学史兼治”,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深入经济史学领域,考察中国特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道路,探究蕴含其中的基础理论和话语体系。
    再从经济史学内部来看,“经济史学”下设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两大学科,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却也存在相互依存的特殊学理关联。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其乃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此表现。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实际上,经济思想史恰是打通经济与文化最直接而独具优势的学科,它涉及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研究千年古国直至现今的经济思想与理论,也是国际领先的“国学”长项。史实证明,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最初一步正是由中国经济思想史迈出的。1911年清进士陈焕章就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而此前约一个半世纪的法国重农学派学说中已不乏中国因素。可惜,这些在西方很有影响的史实并不大为国人所知。因此,打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界限,成为突破经济史学发展瓶颈的关键。
    从学理层面看中国经济史学发展,也不难得出同样的结论。一般说来,经济史主要研究各历史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运行的机制和绩效;经济思想史则主要研究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研究它们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但经济史研究并非简单描述或还原经济现象,而是借助思想理论去研究经济运行的机制、绩效和规律,假如没有经济思想,经济史就失去了光彩;而经济思想又是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与经济活动的能动反映,假如离开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两者在传统时代是不分的,近代以来随着学术专门化而分科。如今在学科分类愈发精细和深化的情况下,为了突破学科划分的局限,又要求打破分割、实现贯通。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史学发展走向的核心就是“深化”基础上的“打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