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谈谈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欧阳恩良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如何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学界参考。
    一、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任何人文社会科学都具有科学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功能,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是关系到史学工作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的原则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抗日战争史,首先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将抗日战争置于历史进步的坐标上去评判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合法正义,并用这一标准去评判该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就是要将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去把握其发展趋势和矛盾变化,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就是要将抗日战争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把握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系统地研究抗日战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疑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指导地位;第二,质疑甚至否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性质;第三,为日本侵华战争进行辩护,而对中国的反侵略斗争进行非议;第四,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的评价,以往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指导下被正面称赞、肯定的历史人物,往往受到批评和指责,而以往被批评和基本否定的历史人物,则受到赞许和颂扬,甚至为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走狗进行诡辩,丑化和否定抗日英雄和壮举;第五,用历史细节的矛盾和难以求证来否定整个历史的真实性。显然,这些观点彻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干扰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必须予以旗帜鲜明的反对。
    二、构建中国抗战史研究话语体系,淡化西方话语权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性话语、现代性话语在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后现代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也产生了诸多影响。革命性话语影响下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历史主线,以政治事件与政治人物为叙说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过多强调阶级斗争,主要以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为主,对于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以及其他党派团体的抗战,则比较简略等不足。把抗日战争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去解读,就是以工业化或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化趋势和进程为线索,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等为内容对抗日战争进行研究。这有助于对抗日战争时期整个社会发展的全面认识,但对抗战过程的关注及对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和战争胜利的经验总结重视不够。而后现代性话语影响下的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从“解构”和“否定性”等基本理论特征出发,否定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需要加以批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