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适逢其时(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魏明孔 参加讨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开始注重对传统经济史理论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国际前沿分析方法的反思。源于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的“后现代思潮”及其方法,不可能“解救”中国经济史研究。相反,学者们对经济史学“史无定法”理论的弘扬,对计量方法、GDP研究等的重视和前沿性探索,对于构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国式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一些学者提出要终结“中国人简单化地学习西方的时代”,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标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中国经济史学出现伊始就是国际经济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话语体系也与国际经济史学有很大的一致性。中国经济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949年以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实证主义史学,1949年以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多元史学,从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学者强调,充分利用国际学术环境提供的资源并发扬我们的学术传统,推进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才能在对国际主流学术作出积极的贡献的同时在国际主流学术体系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要做到这一点,中国经济史研究势必要在注重国际视野的前提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历史的短期考察与中长期考察相结合,对历史上经济突变因素与渐变因素的考察相结合。
    关注现实社会经济,是中国经济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从改革开放之前对“五朵金花”的讨论,到今天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研究,无不如此。我国历史上的经济转型,涉及古代、近代和当代。经济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或过程,其转型的社会环境是否良好、转型条件是否具备、转型决策是否得当、配套措施是否完善等,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深远且直接。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包括商周变革、春秋战国变革、唐宋变革以及近现代变革。其中近现代变革既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更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因而经历了三次艰难选择,包括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选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选择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抉择。中国正是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通过这一系列变革和选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史学有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中国经济学想要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必须从史学中吸收养分。中国经济史理论和方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拷贝国外理论在向中国理论模式、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过渡。经济史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向国外学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掘我们传统的经济史理论和方法,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史话语体系,才能在世界学术界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历史早就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越是民族的则越是世界的。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话语权,既是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史理论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必然体现,又是目前中国经济史国际学术地位的迫切要求。构建科学而有“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经济史研究。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经济史研究对于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话语权及中国特色的经济史体系的构建,对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