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版陆续发表了许多篇针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关注现实、敢于亮剑、充分说理的特点,反映了“评论”版所追求的品格;这种关注与亮剑,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的,有助于人们辨明是非、廓清迷雾,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关注现实,能够对现实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就意识形态领域来说,多年来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改制”、“普世价值”以及“儒化中国”等错误思潮泛起,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这些错误思潮已不是书斋里的议论,而一直是以攻势或故作攻势的姿态出现,有明确的政治诉求。这主要是:竭力美化西方的民主、自由一类的“普世价值”,否定我们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竭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丑化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人物,企图通过否定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解构”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竭力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以私有化的取向误导改革,力图摧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等。总之,这是一股显而易见的旨在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既表现了它的进攻性和疯狂性,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思想理论战线面临的严重挑战,但又为我们坚持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提供了一个平台。真理是在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些错误思潮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色厉内荏,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真理,完全脱离中国的国情,只能靠谎言或夸大事实来维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验表明,凡是违背真理的,必然是脱离群众的,最终都站不住脚。因此,我们要敢于掌握话语权,善于为真理、为事实辩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不怕论战的,怕论战的不是科学。” 上述错误思潮的出现,有深刻的国际和国内原因,它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不足为怪的;但也应该看到,它们所以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遏制,确是同我们工作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敢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原则,缺乏应对能力,有密切关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再要求对各种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为思想理论战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上述这种软弱被动的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变。事实证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把深化改革的大业健康地向前推进,也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联系国家政权的安危、社会应有的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对于我们自觉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各种错误思潮对社会主旋律的“解构”,对人们思想的腐蚀,就是这种思想演化的过程。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都要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表明自己的态度,都要参加到维护人民革命成果、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成就的行列中来。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会长期存在,与其交锋并加以遏制应该成为一种新常态。任何松懈或放任,都是错误的,都会危害我们的事业,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有鲜明的阵地意识,把来之不易的、健康的、良好的政治局面坚持不懈地加以发展下去。我们要像守护蓝天、防止雾霾污染一样,维护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这也是广大读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版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