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评判民国学术的维度与态度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姜萌 参加讨论

    如何评判民国学术,已成为近期思想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论著、通俗读物、影视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热”从学术圈走向社会大众。熟悉现当代中国学术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如何评判民国、民国学术有过不少争论,却鲜有理性的剖析与总结。笔者以为,思想文化界只有清楚了解有关民国学术评判争论的来龙去脉,并能理性地构建衡估民国学术的维度与态度,才能对此有正确认知。
    针对“民国热”的持续走强,学者葛剑雄最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国学术”被有意识地高估了,是“媒体、网络、公众,或者是非本专业的学者”的“人云亦云”,关注的并非民国学人的学术成就,“而是他们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社会影响,甚至风流韵事”(葛剑雄:《被高估的民国学术》,《文汇报》2014年10月17日)。“除了个别杰出人物外,民国学术总体上远没有超越清朝,而今天的总体学术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民国时期”。此文一经刊布,立即引起学术思想界和媒体的关注,赞成拥护者有之,辩驳批判者有之。
    笔者认为,对此话题基于感性的感觉式判断占据多数,基于事实的严谨研究与理性分析一直是少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绝大多数评判者并没有遵循学术史研究的基本规范。简而言之,学术评判不能是含混轻率的类比,而应该是从具有可比性维度出发的对比。判断一个时期的学术是否有所发展,至少要从五个维度予以考量:学术认识论有没有重大突破?学术方法论有没有超越性发展?学术研究领域有没有大规模开拓?学术成果是否有流传后世的价值?有没有孕育穿越时空的学术精神?在笔者看来,这五个维度也是理性评判民国学术的基本维度。
    学术认识论与世界观、价值观与知识观紧密相连,体现了学术认知水平的高度,是评判一时代学术发展水平最重要的维度。在学术认识论方面,民国与清代有着本质差异。清代学术还属于传统学术形态,囿于种种束缚。比较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经学笼罩一切,儒家经典只能笺注不能质疑,“凡古必真,凡汉皆好”一度占据主流;二是学术完全附属于政治,为政治压抑又为政治服务。而民国学术已从传统走向现代,以人的解放为背景,又以促进人的解放为目的。一方面,“学问是平等的”“重估一切价值”“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等观点无情地打破了经学的独尊地位,摧毁了桎梏学术发展的教条;另一方面,学术不分中西新旧、“只问真不真,不问用不用”“为真理而求真理”等理念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认识,至今还是学术研究不能抛弃的基础理念。
    作为学术研究操作经验的升华,学术方法论是学术研究实现精密与广度能力的展现,是衡量一时代学术是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乾嘉汉学是中国传统文史研究的高峰,在方法论层面的突出特点是崇尚证据,善于归纳,但是毕竟缺少现代科学主义的洗礼和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既在诸多领域还难说精细,也在开拓认知视野上存在困难。民国文史研究在继承清代学术方法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吸纳西方现代汉学的优点,将文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语言学有机结合,创造出更精密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引入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使国人认知世界的视野与水平大幅提升。“二重证据法”“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诗史互证、辩证法、社会学理论等在民国时期的出现与实践,使中国学术方法论获得了超越性发展,其中不少至今还是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