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评判民国学术的维度与态度(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姜萌 参加讨论

    坚持就学术论学术是学术评判正确态度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以前的民国学术判断之所以出现较大偏差,根本原因就是以政治论学术而不是就学术论学术。检视彼时的相关论著,学术评判者往往是从政治的进步/反动出发,而不是基于学术水平的高低来评判民国学人与学术。近年来“凡民国皆好”的“民国热”,其实也未走出以非学术因素论学术的窠臼。只有坚持在可比性维度上对不同时代的学术进行理性的参校异同,才能真正发现不同时代学术的优长与问题,才能推动学术不断健康前行。
    保持足够的反省与警惕是学术评判正确态度的第二个面向。翦伯赞曾说,“一切历史家描写及批判过去的历史,都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把历史作现实的政治斗争的工具”(翦伯赞:《关于历史知识的通俗化问题——兼答吴兰先生》,香港《文汇报》1948年10月29日)。这一论断虽有绝对化之嫌,但也揭示了一个学术真相:任何学术论断与书写都会受到评判与书写主体自身观念意识的影响。学术评判者要想更理性公允地评判一个时代的学术,就必须对自我的观念意识有足够的反省,对那些可能影响自己判断的门户之见等有足够的警惕。检讨数十年来有关民国学术的言论,会发现不少评判者缺少对自身观念的反省与警惕。这是造成对民国学术评判弥漫着武断与偏见的感觉式判断的根本原因之一。
    造成对民国学术评判弥漫着武断与偏见的感觉式判断的另一原因是众多评判者丢失了“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说话,让事实说话,是学术评判正确态度的第三个面向。学术评判的基础是扎实的学术史研究。学术史实梳理了解越多,做出偏见判断的武断之举就会越少,能够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反省与警惕的机会也就越多,就越能认识到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学术,必然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不能轻率地含混而论。就民国学术而言,虽然近十几年来相关研究比较活跃,但基础性的整理与研究还比较薄弱,不少影响评判的实证研究还未充分展开。这就要求评判者除了尽可能地吸收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外,自己也要有所研究,在掌握尽可能多的史实基础上,谨慎地作出判断。
    或许是人性使然,世俗大众喜用八卦绯闻代替学术成果来了解学术文化名人,是一个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名人甚多、名人典故八卦甚多的民国为人热捧,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在“人人都是历史学家”的自媒体时代,我们亦不能生硬地认为没有接受过历史学训练的人不能解读历史。但是学术思想界不能随波逐流,甚至投机迎合,而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以扎扎实实的研究为基础,为学界、社会提供正确的引导、基准与依据,并不断反省、纠正自身与大众的尺度偏差,最终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与事实相符,从而促进当下的学术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