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的脉搏,在神州大地跳动。80年过去,仍然如此强劲。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墙上,80双草鞋组成一幅中国地图。那一支脚踏草鞋的队伍,从这里开始跋山涉水、历经九死一生,将足印刻写在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 贵州遵义,遵义会议旧址。二楼的会议室里,桌下的火盆似乎还炭火熊熊。那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这里挽救危亡局势、开启关键转折,让革命的种子星火燎原。 宁夏固原,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三尊英姿勃发的红军头像,雄踞碑顶眺望远方。那一场气吞山河的行军,在这里开始新的进发、找到新的希望,把这个国家带向新的航程。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两轮寒暑,纵横十余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地图上标识行军方向的纤纤一脉,蜿蜒西去北上,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标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这个伟大壮举,已经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默然肃立,在“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前驻足凝视,这是“长征永远在路上”的自警,这是“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决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0年,长征宛如一条精神的航道,从昨天走到今天,让历史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