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山依旧,斜阳几度。80年前的烽烟已经散尽,最坚固的石头上留下的弹痕也渐渐抹平。然而,沿着长征途中的雄关漫道,迎着如海苍山和如血残阳,不断有人回到长征路上,接续这一传奇般的史诗。 开满芭茅花的湘江畔,一群重走长征路的大学生以酒酹江,祭奠80多年前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很多人泪流满面。深圳一位白领独自重走长征路,在四川抚边乡,借宿的房主大妈把干粮硬塞进他的背包,大声说:“饱饱地找红军呐!”如果说长征是一段追寻,那么,从1934年到1936年仅仅是追寻的第一个起点。为什么这一远征能穿越时间,成为联通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航道? “醒事宣言为长征,神来战史数四渡”,在四川古蔺县太平镇的长征街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从繁华的上海,到贵州习水土城镇、赤水复兴镇、仁怀茅台镇,都有“长征路”“长征街”;中国的运载火箭、核潜艇,也以“长征”命名;而治国理政、改革发展,更是被视为新的长征……如果说长征是一段征程,那么,从江西到陕西仅仅是征程的第一个脚印。为什么这一远征能跨越空间,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白求恩在给友人信中这样告白:“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英国历史学博士李爱德和朋友马普安重走长征路,合著《两个人的长征》,一经出版即受到读者热捧。如果说长征是一个奇迹,那么,两万五千里仅仅是奇迹的第一次展现。为什么这一远征能超越人心,让不同国度的人听到精神的召唤? 那些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就像整个天空的电聚集于避雷针的尖端。闪电划过,惊雷炸响;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是一个人类精神的高光时刻,人们从这里聆听来自高处的召唤,寻找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理想、人的精神所蕴藏的磅礴伟力与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