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考古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考古学人才体系,一方面是考古学研究专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具体到考古学学科,就是要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考古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是考古学人才培养体系,即考古学教育体系。要重点推进考古学教育改革,创新考古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而言,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和理论占领高校、科研机构、考古学教育和考古学研究阵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培养考古人才的良好制度环境、理论环境、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二要加强考古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并从制度上保证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考场、进头脑。三要深入实施卓越的考古学人才培养计划。四要推进考古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五要切实抓好考古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 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体系,应当着眼于长期规划和持续努力,着眼于严谨的科学探索,着眼于思想领域的创新,绝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我们应当调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政策,创新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营造有利于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厚积薄发,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对话交流、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