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东亚视野下的历史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 黄俊杰 参加讨论

    三、历史发展的动力:“势”、“理”、“礼”
    中国历史思维中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之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三个概念:(一)“势”;(二)“理”;(三)“礼”。我们依序探讨这三个关键词。
    (一)“势”:中国史学家思考推动历史的力量(所谓“driving force” of history),最重要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势”。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势”这个概念可分为“时势”与“形势”,前者指时间,后者指空间而言。
    司马迁在《史记》中较常使用的是“形势”一词,如《史记》卷17《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21)《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22)司马迁所谓作为历史驱动因素的“形势”,是指历史中的个人以外的结构性因素,如经济状况或地理条件等,近似当代英国史学大家伯克(Peter Burke,1937-)所说西方历史思维中较为重视的“集体性因素”(collective agency)。(23)
    但是,中国思想家与史学家论历史之“形势”,除了重视客观的“集体性因素”之外,更重视在历史趋势中人的主动性。朱子论古今之变,虽然视为“非人力之可为者”,(24)但是,朱子特别强调“唯圣人为能察其理之所在而因革之”,(25)朱子绝不将“人”视为被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所宰制的“客体”。晚于朱子20年的叶适检讨历史中的统治者,也说:
    古之人君,若尧、舜、禹、汤、文、武、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此其人以一身为天下之势;虽其功德有厚薄,治效有深浅,而要以为天下之势在己不在物。(26)
    叶适与其他中国思想家一样,都突出“人”对历史中的“势”的驾驭能力。
    (二)“理”:中国历史思维中最常被用来论述历史发展之动力之第二个概念就是“理”。“理”之成为中国历史思维的关键词,是在11世纪理学大兴,并深刻渗透中国历史思维之后所出现的现象。北宋程颐(27)与张载(28)都以“天理”这个概念,解释尧、舜之事迹。
    朱子对历史的解释,更是完全以“理”(有时用“道”)作为历史发展之动力。朱子指出三代“天理”流行而秦汉以降则“人欲”横流,他以“理”贯通他所持的“崇古的历史观”。朱子的历史解释的“理”既是自然的规律,又是人事之规范,是历史的“实然”,也是历史的“应然”。(29)朱子有时将这种作为历史发展动力的“理”,称为“自然之理势”。(30)
    (三)“礼”:以“礼”作为历史发展之动力的中国史学家,当以司马光为代表。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述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之间共1362年中国历史的发展,他最重视而视之为历史之驱动力的因素就是“礼”。礼的起源与远古社会的祭祀仪式有关,后来延伸而成为规范人际关系的准则。春秋时代的人已将“礼”视为“身之干”(31)或“国之干”,(32)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33)是春秋时代的人的共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叙述的第一件史实是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司马光在这件史实叙述之后,写下“臣光曰”评论,强调“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34)这一套著名的“名分论”。在司马光的历史解释中,“礼”可说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主导着历史是否能在正轨上演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