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尺牍书疏 历史面目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兰州学刊》 程章灿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书札是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写本文献,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新世纪以来书札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整理方式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第二,整理出版的思路,经常围绕某一名人或者某地、某收藏单位而展开。第三,视野更加开阔。现当代名人学者的书札文献,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整理出版者的视野。第四,考释研究进一步深化。书札文献的整理出版,必须采取多方位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在观念认识上,要与时俱进,加强对书札文献的重视,努力挖掘搜集各公私机构的收藏资源。在资源搜集上,要开拓思路,注意多方向采集。在形式方法上,着眼不同的读者对象与不同的目的,可以多样化,初步整理与精细加工并行不悖。在研究利用上,对书札文献展开多角度的综合文化研究。
    关 键 词:书札文献/整理出版/新世纪
    作者简介:程章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札、尺牍、书翰或者书信,浑言之,诸名之间并无不同,析言之,则又各有侧重。书札与尺牍兼重物质形式与文体形式,相比之下,后者又更为古雅一些。手札、书翰与书札相近,但书札、书翰强调其为书写的作品,而手札强调其出于书写者的亲笔。书信则侧重其文体内容,着重其社会交往的功能。但是,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使用这些名词时,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免混用。还有人使用“尺素”或“笺素”之称,在追求古雅之外,又更加强调笺纸的形式种类及其物质文化意义,例如梁颖编著有《尺素风雅·明清彩笺图录》(上下两册,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又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有《笺素珍赏》,其副标题就是“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也有人使用“名人墨迹”这个名称。从字面上看,“名人墨迹”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式或文体形式,但手札无疑是其中之荦荦大端。王贵忱、于景祥、王大文所编《晚清名人墨迹精华》(辽海出版社,2008年),所收就全是晚清名人的手札墨迹。
    毫无疑问,书札是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类别上说,书札文献是写本文献的一种。所谓写本文献,是相对于印本文献而言的。一般来说,印本文献刊印之后,即可化身千百,存世者往往不止一本,同一版本者就有相同的文献价值;而写本文献往往只此一本,并无复制本,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札文献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件书札都是无法复制的,即使作者重抄一遍,其墨迹也不完全一样。因为独特,所以稀罕;因为稀罕,所以珍贵。从文献价值上说,书札文献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是其史料价值。因为出于当事人之手,书札提供了研究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这些史料中所披露的人事关系、政事秘辛,往往是不见于正史记载或公开报道的,往往寥寥数行,便抵得千言万语。
    其次是其艺术价值。如前所述,传世的民国以前的书札,大多出于名人之手,这些名人或者是著名学者,或者是达官贵人,或者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或艺术家。他们大多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有较多的传世墨迹之外,大多数名人的手迹并不常见。后人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手札中,不仅可以一亲前贤之手泽,也可以欣赏他们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值得一提的是,书札中的名人墨迹,代表的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常态,最真实、最原生态地体现了其书法的艺术面貌。
    第三是文物价值。所谓文物价值,既取决于此类书札的珍稀性,又与书写者及收信人的年代与身份以及书写者艺术水平的高低有关,更与书信用笺相关。笺纸的材料、形制、色彩、图案乃至制作笺纸的纸店笺铺等方面的信息,既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书札文献的文物价值,也提供了从物质文化角度研究书札文献的新颖材料。
    《笺素珍赏》一书的封面上,印了这样几行意在广告的煽情文字:“聊供凭吊——那个逝去不远、曾经天翻地覆、风云际会、影响深远的时代;聊供品味——那些曾经创造了历史亦被历史所铸就的各路风云人物;聊供赏阅——甄选在本书中的晚清、民国各色花笺、素笺上极具个性的名人手迹墨宝。”前两点说的主要是书札文献的史料价值,后一点说的主要是其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
    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升温,古代文史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爱好传统文化的一般读者,愈来愈多地认识到书札文献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于书札文献的兴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各类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很多富有特色的个人收藏,纷纷走出尘封的箱箧,展示于世。许多公家收藏单位,更是积极挖掘各自的库藏,将其整理出版。于是,很多原先“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宝贵的书札文献重见天日,好古之士欢喜雀跃之余,也时时有惊艳之感。
    以私人收藏而言,近代以来,很多收藏家特别重视收藏古人手札墨迹,积少成多,或者因缘凑巧,家世传承,乃至成为自家重要的收藏特色。例如,苏州香书轩李超凡、李学忠父子两代收藏名人书翰,多达数万通。其部分收藏于2005年编为《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出版(赵一生、王翼奇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入选书翰的作者凡三百五十八人,上起明代中叶沈周、金琮、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诸书画巨子,下讫现代梅兰芳、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诸艺术大师,前后绵延五个世纪,名家济济,俊才晔晔”(本书《序言》),除上述诸名家外,还包括清代刘墉、邓石如、曾国藩、李鸿章、何绍基、林则徐、张之洞、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等名家,每一书札皆附释文,各写信人配有头像与简介。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当重视个人所收藏的书札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相继于2013年与2015年出版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和《复堂师友手札菁华》。小莽苍苍斋是田家英的书斋名,“以专藏清代学者墨迹著称。斋主出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写一部新清史’的目的,尤其注意寻觅文人书札。至十年浩劫前夕,已入藏清人书札六百馀通,涉及清代学者、书家、官员文士三百馀家。这批藏品的时限,上溯至清康熙五年,下止于民国初期,跨越二百五十馀年之久。内容涉及对国事吏治的评议,艰难生活的记载,文人交往的描述,学术探究、典籍整理、修志续谱、雕版印书等的讨论。其深厚的内涵,集中体现了斋主的收藏初衷,是‘小莽苍苍斋’藏品中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最为丰富的一部分”(陈庆庆《翰札集萃——“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评述》)。据笔者统计,《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一书实际收入书札作者多达336家,共573通书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