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历史哲学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沉思与探索。这种沉思与探索,始终伴随人类前进的每一个步伐。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是在16-17世纪科学革命影响下产生的。弗朗斯西·培根明确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并改进了研究方法。伊萨克·牛顿则是科学实践的一个辉煌典范。正是由于培根与牛顿等人的影响,人们开始了对于自身命运的大规模深入性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然而培根的方法与牛顿的经典力学,并非启蒙时代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适用性,而是存在自身的局限性。20世纪的科学进展,使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新的科学进展并非是对培根与牛顿学说的否定,而是一种更高程度的完善。如何在我们时代将各具体学科的进展整合为对于人类历史过程的普遍性认识,依旧是一项有待努力、也值得努力的艰巨任务。 关 键 词:启蒙时代/历史哲学/科学起源 作者简介:张文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按照康德1784年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的理解,启蒙运动是人类摆脱自己加之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同时承认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启蒙了的时代。尽管这里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进行阐释,但在同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即“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康德阐发自己对于历史哲学的理解时,一方面提出“把普遍的世界历史按照一场以人类物种的完美的公民结合状态为其宗旨的大自然计划加以处理的这一哲学尝试,必须看作是可能的,并且甚至还是这一大自然的目标所需要的”(命题九),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理解的“不成熟状态”同样始终有着清醒而谦逊的意识。他说,我们是否可以成功地找出一条这样一部历史的线索,需要留待大自然本身去产生出一位有条件依据它来撰写这部历史的牛顿式人物[1]。 康德以降的二百多年来,许多人作过尝试。黑格尔、孔德、马克思、斯宾格勒、汤因比、福山等人的学说,在不同时期曾激发起人们的热烈讨论,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位可以与物理学中的牛顿相提并论。与此同时,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思潮却前赴后继,持续侵蚀瓦解着启蒙时代以来人们逐步累积的希望与信心。不仅如尼采、卡尔·波普、哈耶克、米歇尔·福柯、海登·怀特、理查德·罗蒂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为人们提供了火力强劲的弹药,自然科学领域似乎也在为认识的不确定性不断供给更为强大的科学支撑,如相对论、测不准原理、哥德尔定律、多世界理论、混沌学。今天的历史哲学,境遇与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理论类似,少数人面对一堆瓦砾,试图建立远古时代所梦想的通天塔。这种分歧,正说明了历史哲学至今仍处于不成熟状态。 历史哲学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沉思与探索。这种沉思与探索,始终伴随人类前进的每一个步伐。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巫术与宗教,到今日的各类知识体系,无一不是这种沉思与探索的产物。当然,要从整体上对历史进程进行所谓科学的描述,依旧困难重重。启蒙时代已知的各类尝试性解释,也是破绽百出。然而,主题的困难性以及已知学说的缺陷性,并不应当成为阻挡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的障碍。我们希望弄清楚的是,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在方向与方法上,是否误入歧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