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宁夏引黄灌溉:一条条古渠造就“塞上江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3 银川晚报 张碧迁 参加讨论

    始于秦盛于汉 纵横交错流润沃土
    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始于秦代,盛于汉代。秦渠、汉渠等12条引黄古渠系历经2000多年,仍发挥着流润沃土的作用。如今,宁夏平原引黄古渠纵横交错,渠道总长1284公里,引黄灌溉面积551万亩。
    宁夏平原四分之三靠黄河润育
    当你打开宁夏平原的地形图时,就会发现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宁夏平原,其中约6000平方公里都是黄河灌区,占宁夏平原面积的四分之三。
    将黄河之水引入到宁夏平原的,则是一条条古渠。专家、学者们公认,宁夏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著名史志专家吴忠礼看来,宁夏的引黄灌溉,与移民戍边密不可分。宁夏的移民始于秦朝,盛于汉代,因此对宁夏的引黄灌溉,专家们有两种意见,一说是始于秦始皇时,一说是始于汉武帝时。
    一条条古渠造就“塞上江南”
    有着“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而造就这一美景的,是一道道河渠,其中唐徕渠就是大工程之一。
    据考证,唐徕渠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但唐徕渠真正壮大,成为宁夏平原上的主渠,还是在唐朝。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市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约322公里,有大小渠道500多条,灌田90万亩,居银川平原14条大渠之首。
    吴忠礼在其著作《宁夏引黄灌溉今昔》中,曾经详细考证,在此前后,汉渠、胡渠、百家渠、七级渠、尚书渠、艾山渠等都得到修复。渠道的整修、开挖,扩大了灌田面积,仅汉渠、艾山渠、御史渠、光禄渠和特进渠就可灌田3700余顷,宁夏平原从此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汉武帝时期,宁夏引黄灌溉既有资料可查,又有考古依据。”吴忠礼说,宁夏平原后世有名可查的光禄渠、七级渠、汉渠(汉伯渠)、尚书渠、御史渠、高渠等古渠,以及沿用至今的汉延渠、唐徕渠的原始渠道均为西汉时开凿,只是初建时设施简陋、规模较小而已。
    在汉延渠管理处的一幅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作为最古老的干渠之一,今天的汉延渠灌区航测耕地面积约54万亩,灌区农业人口近16万。到2004年,灌区年产粮食总量约2.5亿公斤,是我区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有高峰也有延续
    在银川唐徕渠畔,有一尊2米多高的塑像,塑的是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
    元朝初年,宁夏引黄灌区呈现出“古渠淤坏,泥沙淤浅”“田野荒芜,生灵涂炭”的惨淡景象。1264年,郭守敬随中书左垂张文谦行视宁夏,看到这一景象后,决心开挖毁坏淤浅的灌渠。经过数年,共修复、疏浚主干渠12条,使9万余顷土地恢复了灌溉。这次修复的沿河渠道坝闸,设计精细、质量坚固,直到明代中期还在继续使用。当今,宁夏引黄灌区仍普遍采用坝闸节制水量的办法。
    明清时期,统治者对有河渠之利的宁夏河套地区更为重视。宁夏引黄灌溉也走向了高峰,形成了以大清、惠农、昌润、唐徕、汉延等渠合称的河西五大渠。
    “此后,宁夏平原上的灌溉体系基本延续明清时期的状态。”吴忠礼说,这次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的一种延续和保护。(记者 张碧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