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巴金和194师某团领导合影。左一为张文苑 那天,头顶早春的太阳,翻过一座座山峰,穿过一道道峡谷,巴金带领赴朝访问团的同志在大山里行进,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住他奔赴前线的步伐。在巴金看来,硝烟弥漫的三八线,是人民作家必须登临的高地,也是文学创作的源头。1952年3月16日,国内一批文艺工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参加了全国文联和军委总政治部组织的赴朝访问团,个个身着和志愿军一样的服装跨过鸭绿江。著名作家巴金为这个团的负责人,队伍中有黄谷柳、白朗、罗工柳、王莘、胡可等同志,为了防空他们趁夜色冲破敌机封锁线,来到三八线西段我们19兵团指挥部。 当年巴金比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年长几岁。一见面,巴金向兵团首长提出到前线连队住些日子。那里打得还很激烈,许多阵地是刚刚夺过来的。首长指派文工团团长张文苑陪同,再三嘱咐一定保护好巴金同志的安全。经过研究,出发时间选在黄昏之前,太阳还有一竿多高,巴金换好黑色矮靿胶鞋出发了。刚过公路,突然天空像被一下子撕裂开,地在颤动,巨响震耳。背后山沟里有炮弹爆炸,前方也有炮弹爆炸。几团黄烟腾空而起,炮弹呼啸声在头顶飞过,人们的神经紧张起来。 1952年,巴金在朝鲜前线 “敌人在封锁道路! ” “往前,往前去!跑步冲过封锁线! ” 巴金很镇定,步履如常,听到领队的许副团长短促有力的话,也拔腿跑起来。通信员领头跑进一条交通沟。沟又深又宽,沟底深褐色,湿润,散发出泥土味。炮弹还在附近爆炸,沟沿上的浮土被震得往下散落。这是前线高炮阵地。连长向巴金细说了敌情。上个月,河东还是李承晚的陆军第一师,现在换成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火炮比李伪军的多几倍。我们在秋村消灭了他们一个连,看样子他们得猛烈报复一阵子。 还去前沿连队吗?巴金不肯却步。夜里下了蒙蒙雨。早晨有雾。总可以起点遮掩作用,于是确定早饭后出发。刚出洞子蹬上平台,炮兵观测班长来报告:敌人有五辆坦克,到了67高地后山上,封锁山下公路。许副团长沉思了一会儿说:“巴金同志,前沿连队和这里差不多,我看不用去了。 ”巴金向前跨了一步,仍是那么温和地说道:“不见一线的指战员,无法了解体验他们的战斗事迹,作家创作不能凭空想象。还是去看看好。 ”许副团长劝阻无效,只好说:“好!事不宜迟,出发! ” 到了炮连交通沟尽头,雾已散了。只见前面黄澄澄一片大开阔地,小草零零落落,炮弹坑一大片。“快过” ,许副团长领头跳出交通沟。走了200多米,敌人开炮了!爆炸声从背后不远的地方传来,许副团长挽起巴金右臂,助跑起来,汗水从他们鬓角上流下来,那片密密麻麻的弹坑已远远抛在身后。向右拐了,面前要过没有铁轨的铁路了,这是敌人多种火器重点封锁区,大家来了一次百米赛跑,一溜烟似的冲了过去。“看到他们了! ”巴金兴奋地喊起来。原来山下几个战士正修补被炸坏的交通沟,有的插标杆,检查射向。他们看见大白天从后面上来了人,高兴得唱起歌子: 炮火震荡着我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 中朝人民亲如兄弟,并肩作战打击敌人。…… 1952年,巴金在朝鲜战地采访。左为黄谷柳 歌声在山洼里回旋。坑道口到了,连长、指导员放下工作接待巴金,特意从坑道厨房里端来洗脸热水。他们都是打过来第五次战役的老战士,入朝一年多,第一次见到祖国来的亲人,兴奋得不知该怎么样把话说得恰当,巴金刚拿起毛巾,就听到一连串问候:“祖国人民都好吧? ”“毛主席身体健康吧? ”巴金一一回答。许副团长到外边看了阵地,一回来就问巴金:“是不是到各班去看看? ” 坑道是凹字形的,出口外边是机枪掩体。这里是名副其实营连防御阵地最前沿。战士握着枪从射击孔目不转睛观察敌情。巴金从射击孔向外看得清清楚楚。河东岸阴森、冷凄,山腰部的黑洞洞,身边的战士告诉他,那是敌人的工事。山梁上矮矮的松树林,一动不动……巴金看着看着说了声:“敌人! ”的确,有两个戴钢盔的从松林里跑出来,到了他们前面山洼上的位置。敌人有活动!许副团长带巴金离开了机枪掩体,顺交通沟走去。这里只要一挺身,踮踮脚,可以把敌人阵地的一切尽收眼底。 霎时,阵地上响了两声炮,许副团长说:“这是我们迫击炮在试射,连长担心敌人的炮火会还击,让巴金进坑道去。 ”巴金刚坐在小油灯下,掏出本子就写。果然,美军的炮很快打了过来。炮弹炸起的硝烟、尘土、砂石一下子扑到洞口,剧烈响声和震动仿佛把整个山吞下去。巴金的头顶、背后都有砂土落下来,他把眼镜推上额头,手里的黑杆钢笔仍在不停地写着,像是捕捉到了什么新东西,目光更加专注。敌炮停了,战士们冲出坑道修整被炸坏的工事,巴金想到阵地上看看,到了洞口看到迎门的“钢铁战士洞”两旁有对联,写的是: 出枪林入弹雨不怕流血牺牲,为正义反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横批是:一人吃苦万人享福。 巴金正要把对联抄在本子上,旁边洞里出来个性格豪爽的老战士,向巴金打招呼,巴金愣了一下。原来这位战士是团里的侦察员。他把挖的美制地雷拆掉撞针,抱了几个雷管,往桌子上叮叮咣咣一放,绘声绘色地向巴金和黄谷柳、王莘同志等讲了他和几个同志侦察地形情景。巴金来到在廖川洞的指挥所, 20多岁的年轻团长兼政委张振川在山下迎接:“欢迎作家首长! ”巴金微笑着对张团长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 张团长向他介绍,红山包原是敌前哨阵地。由于敌我激烈地争夺,不断遭到炮火轰击,青山变成红山,因此战士们叫它“红包山” 。我团连着三次攻打红山包。前两次歼灭敌人后就撤回来。第三次歼灭敌人后顽强坚守阵地上,敌人连续五昼夜猛攻,我们坚决扼守, 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固守阵地。敌人在喷火坦克支援下,进攻十分猖狂。6连顽强拼搏,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两人。赵先友命令通信员用步话机向我报告:“团长,敌人已上阵地,向我开炮! ”我观察到赵先友俩人与敌拼杀的身影,他俩退守防炮洞后。我命令炮群向阵地上的敌人猛烈齐射,掩护反击小分队冲上阵地。当我们夺回阵地后,发现防炮洞里,静静躺着已牺牲的赵先友,通信员刘顺武牺牲后,手中仍紧紧握着冲锋枪。十多个敌人尸体倒在他们面前。战后,志愿军19兵团批准二营荣立一等功,一营1连、二营5连荣立一等功,二营6连荣立特等功,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赵先友追记特等功。 巴金听了张团长的简短介绍,很受感动,决定到六连去采访。这年他从初春到暮秋,在三八线上跑遍了一线阵地。1954年第二次又入朝半年采访无数指战员的英雄事迹。 根据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 ,生动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事迹,影片中王成则是英雄赵先友的真实写照。 1991年夏天,英雄所在部队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决定在部队营区建立一座三米多高的英雄赵先友塑像,敬请近百岁的巴金题词,请老团长张振川撰写碑文。巴金不顾年事已高题写了下面的文字: 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巴金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