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民族报》2014年5月 《中国民族报》 参加讨论

    我国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以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月19日至20日,在昆明举办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黄忠彩等专家通过对武陵山民族地区6个县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地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当地政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面对新的“四化”形势,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十分明显,主要是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根据以上情况,他们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5条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尽快消除“政策洼地”;二是大兴产业带动,避免演出“空城计”;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四是突出民族特色,坚持文化立城;五是建设步骤和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这5条对策建议,为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及其他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把好了脉。
    云南省委党校省情与政策研究所教授潘启云结合云南省“边疆、民族、山区、欠发达”的省情,在云南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非农化是山地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人口城镇化是山地城镇化的制度保障;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实现土地集约化是山地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他认为,构建产业多轮驱动、制度有效保障、土地集约配置的城镇化动力机制,探索“农民进城、城镇上山”的山地城镇化路径,必将能够为加快云南城镇化进程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玉捷认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是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性在其社会融合过程中是否具有独特的推动或消融作用?在流动人口带动家庭流动和长期居留的特征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是否对民族性起到了坚持作用?上述问题是今天必须进行回答和论证的。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所研究员顾胜华提出,云南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他认为,随着云南城镇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面临一系列困难,导致他们成为城镇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必须在建立健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实施更加特色的就业政策、强化城市民族关系的沟通协调、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化管理、制定特殊人群实施特殊的帮扶政策、推动包容性的城市社会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富有多元民族文化内涵的城市体系等7个方面着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心之,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内蒙古、甘肃、云南等民族六省区城乡居民对外来劳动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外来就业者必然给劳动力流入地居民带来不同类别的外部效应,而导致这6个民族省区城乡居民对外来劳动力持不欢迎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社会文化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