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效法先贤 任重道远”系列之一:赋诗填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原创 邸永君 参加讨论

    
    杨骥川先生隶书所录本人集句诗
     
    杨骥川先生行书所录本人五言律诗
     
    杨骥川先生隶书所录本人填《虞美人》词
     
    杨骥川先生颜楷所录本人作《永君说生肖》封底诗
     
    本人与诸多同人之身份,乃研究员。顾名思义,从事学术研究之专职人员也。学术研究乃高层次、高强度之智力活动,以形成创新性文化产品为终极追求。而研究水准、成果价值,既无法摆脱时代风气、社会环境、学术生态等客观条件之制约,同时亦取决于学者自身天分、境界、悟性、修养和功力等多种因素之综合作用。诸多因素中,研究者能否对研究对象因兴趣而酷爱,因酷爱而痴迷,乃至沉潜其中,物我两忘,当是能否取得精深造诣与突出成就之关键。先师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信然。------笔者题记
    本人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经长期心仪神交而难解难分,最终融为一体,成为化身,乃理想境界、最佳结局。自二十余年前步入翰林研究领域,即不断被先哲前贤高品宏才所熏染,品位与学养皆有大进。当今之我,无论是学术追求、处世理念,甚至生活内容,交游方式等,与二十年前相较,已洗心革面,判若两人。成就我者,翰林也;重塑我者,亦翰林也。
    概而言之,翰林乃我中华传统社会士大夫群体之最高层次,诸位先贤兼祧从政之为国分忧、学者之著书立说、文人之赋诗填词、雅士之金石书画,因而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永君虽愚钝不敏,然近朱者赤,耳濡目染,刻意仿效,亦步亦趋。悠悠廿载,即使顽石,亦当感化成立,于上述四方面已不乏领悟,渐有心得。自今日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曰“效法先贤 任重道远”,而以“赋诗填词”为首篇。
    诗者,文学桂冠之顶上明珠也;而词乃诗余,二者相依互补,各有千秋;一花两朵,殊难分离。吾一向认为,诗词乃文章之凝练与升华,至臻至妙,至精至美,最能体现作者之才情与悟性。翰林院素有词林之誉,翰林亦称“词臣”,诸先贤因馆课所必修,故得以雄踞诗坛,各领风骚。高手云集,杰作多有;读之品之,韵味无穷。本人则感之悟之,渐思效法;踉跄学步,艰辛备尝。
    诗词乃韵文,不押韵,则断难称之为诗词也;诗词又须有格律,不依律,亦不可名之曰诗词也。而因白话文占据文体主流,白话诗亦大行其道,然至今仍无定法,良莠不齐。大多杂乱无章,寡淡乏味,令人不忍卒读,竟妄名之曰“诗”,实则亵渎诗之美名。
    当今诗坛,仍处于群龙无首、纷争割据之“战国时代”;究其乱因,无章可循,无律可依之故也。章法与格律,则需诗坛同人倾心探求、创制并不断补充、完善,方有所成。此任甚重,属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而本人原本最喜古诗词,误打误撞进入史学领域后,作诗填词,仅属雅趣而已,意在自得其乐,以诗会友耳。
    我中华乃诗词渊薮,名家众彩纷呈,杰作不可胜计。而将完善之程式、丰厚之遗产尽弃不顾,另辟它途,吾期期以为不可。盖应顾及语言、文体之延续性,珍视古诗词之成法、名句等宝贵财富,适当修润,承而用之,方为务实明智之策、事半功倍之举。
    按上述思路,十几年来,吾陆续学作旧体诗词若干,自我感觉与读者反馈尚可。其用大致可分为每逢年节、遥寄诸友,偶有灵感、抒发感悟,著述出版、以作结语等,或兼而有之。类型有三:曰集句而成,曰改句而用,曰独立创作。现举数例,以祈正之:
    一、集唐诗宋词名句咏中秋
    白日依山尽,孤云独去闲;万象为宾客,千里共婵娟
    此五言绝句,乃集句诗。癸巳年(2013)中秋佳节,吾偶发灵感,集唐诗、宋词各二句,此诗乃成。集句成诗,乃古人常用之法,然集出上乘之作,则大不易。此诗首句取自王之涣《登鹳雀楼》,次句取自李太白《独坐敬亭山》;三句取自张孝祥《念奴娇》,末句取自苏东坡《水调歌头》。尽管皆耳熟能详之句,然经重组,则别有洞天。不仅合于时序、物象,而景色、境界俱佳;且三、四句亦属对仗。全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寄与诸友,颇得好评。吾忘年之交、书法名家杨骥川先生认为,此集句诗得唐宋法,与古人齐。欣然以隶书录之回赠。每每提及,辄赞不绝口。
    二、岁末抒怀
    海阔龙蛇动,天高日月新;星河一夜转,尘世两年人。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闻鸡当起舞,鉴古可知今。
    此五言律诗,乃2014年岁末之作,以寄诸友。颔联(第二联)乃诗眼,自鸣得意;颈联(第三联)借用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中句,因思自作新词,则断无此等气魄与精妙也。复得骥川先生首肯,以行书录之回赠。
    三、《虞美人•除夕杂感》
    年终莫叹芳菲了,尚有腊梅好;凌寒独秀旧城东,何惧朝来霜雪晚来风。
    无寐披衣栏杆倚,爆竹声声起;一年一岁花儿红,怎奈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虞美人》词,乃甲午除夕所填,以寄诸友。其中,有两句分取李后主词句、刘希夷诗句以改之,效果尚可。颇得骥川先生好评,以隶书录之回赠。
    四、《永君说生肖》封底诗
    策马驱蛇十二春,龙藏虎隐杳无痕;鸡声难醒慵猴梦,鼠语安得慧兔心。
    犬彘匆匆奔有路,牛羊惴惴遁乏门;一轮撰罢当封笔,续谱新篇待后人。
    此七言律诗乃原创,刊于拙著《永君说生肖》封底。将十二生肖镶嵌其中,并说明成书原委,借以抒怀。并恭请骥川先生以颜楷录之,以壮行色。除上述四首之外,尚有习作数十篇,水准参差不齐,恕不一一。
    依吾浅见,尽管时过境迁,然旧体诗词仍具强大生命力,其根植于厚重的文化积淀,拥有只有一字一音之中文才有资格独享之结构、音律特色,集形式、意境、节奏、才思、气韵等诸多大美于一身,精巧凝练,琅琅上口,浸入骨髓,深入人心。新体诗则万难与之争锋,颇似摒金钟玉罄不用,而敲击瓦釜泥罐,却妄求徽音雅乐者也。另一方面,欲长生久视,则须与时偕行。毕竟时代发展,语境变化,诗体不可一成不变。吾认为,不变者,应为结构、格律与韵味;但应适当度放宽。押韵可突破原有韵书之成规,改用明清时期形成于戏词撰写领域之“十三辙”;读音应以当今普通话标音为基准,不再受制于古音;平仄当接受“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现实,以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进入史学领域,本当与属于文学之诗词相揖而别,幸而从事翰林研究,方得以不时试笔,以圆故梦。因属业余爱好,必然肤浅粗糙,恳请大雅君子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