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为纪念沈阳地铁一号线开通,在沈阳市领导的倡议下沈阳出版社出版了乾隆皇帝盛赞沈阳的长篇大赋《盛京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被评为年度沈阳的“十大文化盛事之一”。此后,2015年,沈阳市档案馆历经周折,从英国带回了246年前在法国出版的法文版《盛京赋》。沈阳出版社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法文版《盛京赋》进行了研究和翻译,隆重推出了法汉对照本《御制盛京赋》,使当今读者更加了解这篇作品传入西方后的真实面貌,还原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观感和认识。 作为读书季的一项重要活动,近日,《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出版座谈会暨赠书仪式隆重举行。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的出版予以了充分的肯定,称其为“2015年辽宁出版史上乃至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两个多世纪前,乾隆赞美沈阳的文章为欧洲的“中国热”添了一把火;两个多世纪后,我们期待它继续为沈阳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升温助力。 在此,将与会专家的发言录音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盛京赋》创造了“三个唯一” 王充闾 散文家、文化学者 中法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这样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却很少见诸学术论文的记载。 无独有偶,在国内,对于乾隆御制《盛京赋》这篇作品,我们的文学史、清代文化史也很少涉及。这也许和文学界、学术界一向对于乾隆诗文评价不高有一定关系。但这一篇《盛京赋》确有其特殊价值,不应忽视。从题材看,终清之世,盛京的地位都是十分独特、十分重要的。创业之初,盛京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经济实力,为清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定鼎北京之后,作为陪都,它在保持满族的民族特色、典章制度、文化遗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积累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篇大赋本身,完全具备了一般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诸如用韵、对偶、讲求文采,铺张扬厉,以咏物、言志为旨归,以意象、形象为表现手段,等等;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其内容与形式,都深深刻上了汉大赋的烙印;而且囊括了前代多数京都赋的内涵,内容十分繁复,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在文学史上,这篇《盛京赋》创造了“三个唯一”:一是在历代帝王中,乾隆唯一留下了大赋杰作,二是以塞外名城为题材作赋,在赋史上乾隆是唯一的,三是中国历代京都赋中,唯一流传在海外,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民族认同很重要 彭定安 辽宁社科院原副院长、资深研究员 外研社在中国的外文、教学、研究和翻译方面的出版声誉很高。汉译者龙云先生在法语界是很有名的学者;把汉文、法文都很完整地刊印了;特别是注释很好。有三个注释:一是法译者钱德明当时的注释,一是法译现在译者龙云先生的注释,还有是佟悦先生考订校正的注释。这三个注释都很有价值,注释本身就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本书无论从内容、从翻译、从注释、从版本讲,我觉得都很好,有很高的质量。 《盛京赋》不是一个普泛的情感之作,它是有深厚的家族的感情,民族的感情,历史文化的感情,而且它写实,写的内容很充实,不是完全传统的汉赋。特别内容方面涉及满族的文化理念,具有民族性,文笔也很好的。 乾隆作为满族出身的皇帝,他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整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因为作为清代满族统治全国的一个政权,他不把自己作为一个民族政权,他看成一个国家政权。他认同中华民族的祖先,认同周公,认同孔子等等,是民族认同。《盛京赋》里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盛京赋》讲满族发源的过程,满族的历史有地理学方面的内容和意识,还有满族文化的等等。这些都是《盛京赋》很重要的一个内涵。 特殊性在于地域性 李仲元 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 《盛京赋》的特殊性在于地域性,没有人写过盛京,真正写盛京的只有乾隆。尽管乾隆颂扬了皇朝,宣扬了盛京的宏丽,但是盛京的历史地位是存在不疑的。实际上盛京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两千三百多年,从战国就开创了这个城市,所以这个赋还是很值得写的。如果说是某一位大臣写了,法国人未必会翻译。天朝皇帝写了这篇文章,虽然有很多人说这个赋的不足,但他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盛京确实拥有长久的历史,是东北的一个中心。这个特殊性使得它有了历史和文学的重要价值,不容否定。所以,我们还是要盛赞《盛京赋》的,它是我们沈阳人的骄傲。 钱德明来中国非常不容易 沈广杰 沈阳市故宫博物院馆员、书画专家 我的书法《盛京赋》是依照《奉天通志》上的那个版本写的。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清宫里的洋画家》,这里面涉及到基督教传教士传教过程,钱德明和郎世宁的年代相仿。在那个时候,苏伊世运河没开通之前,航海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尤其是从欧洲到中国,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大概需要14个月才能到达。他们在葡萄牙集结,向南航行,奔非洲,穿过佛得角群岛,经好望角地区,然后休整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从好望角向北行,穿过马达加斯加海峡到达东印度港或孟买的南部,再经休整绕过马来群岛,才能到达澳门,再到广州。抵达后首先要学习一年的满文和宫廷礼仪,第二年才可到北京去觐见皇帝。钱德明1793年去世了,他是在北京去世,因为他们回不去了。钱德明译注的《盛京赋》版本应该是基督教会被解散之前邮寄回去的,基督教的传教过程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教。当时的皇帝是不让传教的,他们为了传教接近皇帝感化皇帝,把当时最先进的洋枪都献给了皇帝。 当时法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佟悦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我就是把《盛京赋》里面的年代和地名帮着核实了一下。今天我想说三个方面:第一,大家了解《盛京赋》是从2010年沈阳修地铁开始的,现在出版《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是超出我的预期了。觉得能出这本书十分不容易,精通现在法文的人都看不懂,因为这都是古法语。第二,通过伏尔泰介绍中国有一个开明的皇帝,幸福的臣民,然后给法国人宣传这样一个启蒙的思想,并不是伏尔泰当时对全中国的认识。但是《盛京赋》可以作为当时法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第三,《盛京赋》的出名并不完全在它的文字,除了它的政治价值,还有艺术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十分大,三十二体满汉篆书,都非常出名。就是用满文创作艺术字体,然后用《盛京赋》做载体,对提高满文的档次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1932年国联调查团到沈阳来,当时就将《盛京赋》这三十二体每种文字印一页,共64页,作为礼物赠送的。 一个很好的文化遗存 孙丕任 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盛京赋》作为唯一一篇骋词大赋,在乾隆的赋里边是唯一的一篇,而且这唯一的一篇写的就是盛京,写的我们沈阳。这对于沈阳来说是一个偏得,是一个很好的文化遗存。 从乾隆以后,很多的学者对乾隆的诗文采取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乾隆的诗不怎么好。但是真正读过很多乾隆的诗的人是少数的。就乾隆的诗体现出的文学素养文学积淀,恐怕不输于当时的大学士,不输于那些文人学者。《盛京赋》里涉及很多典故、学问,一些字词的解释是当时的学者做的一些注释,有些注释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乾隆的精髓都很难说,在这些注释里边有一些对于字音的注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盛京赋》出版了以后在沈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高兴在沈阳地铁站和城市规划馆大厅里边摘录了《盛京赋》里片段的文字,这都是我们利用古代文化遗产的很好例子。 希望这个系统文化工程延续下去 初国卿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文史馆馆员、编审 乾隆写《盛京赋》最主要的还是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就像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一样,他强调这个“溯”字,就是要溯本求源,不忘祖宗之地。 沈阳从来就不缺少文化内涵,清代是那样的地位,民国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四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沈阳都是中国的区域中心,经济重镇。如今重振沈阳,首先我们要在文化上重振,《盛京赋》的出版与策划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我希望,《盛京赋》这个系统文化工程要进一步延续下去,要做好选题再生。建议出版此赋的32种书法体版本,组织书画家进行以《盛京赋》为内容的书画创作,还应建一个《盛京赋》碑亭,中间是当年书写的乾隆《盛京赋》碑刻,两边分列同是清代的沈阳作家常安的“盛京四赋”碑刻,并成为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以此为例,进一步推动沈阳的地方文化建设与普及。 具有里程碑意义 彭冬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社长 这本书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我觉得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以及时代价值。 首先,钱德明翻译的这本《御制盛京赋》是1770年在欧洲出版的。号称法兰西“思想之父”的伏尔泰,认为所有的中国的一切都远远超过欧洲,只有畜牧业不如当时的欧洲。那时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是同样的观点。这在欧洲是一种轰动的影响,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如法国文坛的大文豪雨果、巴尔扎克以及保尔·瓦雷里,都没有到过中国,但是在他们的作品里都有对中国的描述,认为中国是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的象征。这是我们从历史层面上看这本书。 从满族文化的传播上来看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当时来中国的很多外国传教士都是在南方地区,他们没有接触过我们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满族文化,而中国文化往往被外界视为汉文化。一般意义的传教士和汉学家往往没有足够的力量投放到满族文化这一块。钱德明在这本书里好几十页的注释,都是用满语的发音去转写的法文,这是我见到的第一次这么有规模地介绍满族文化,特别是对东北地区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 这本书在当下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习主席在提出这个倡议的时候做了阐释,有“五个相通”,其中最根本的是“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的基础就是语言相通和文化理解,这样作品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这里面涉及很多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以上内容根据专家现场发言录音整理,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