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北齐遗风 见证中华佛文化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雅昌艺术网 newdu 参加讨论

    
    西安博物院佛教主题展厅中熠熠生辉的董钦鎏金造像
    导言:佛造像展厅是西安博物院的亮点。在一片威严、庞大的历代石刻佛造像中,隋代董钦鎏金佛造像异常醒目,以独特魅力艳冠群像,成为博物院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那么,其价值由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故事成就?
    开皇四年那一年
    博物院的官方文字这样描述董钦佛造像:这件藏品制作精美,通体鎏金,金光灿灿,显得富丽堂皇。由高足床、一尊佛、二位菩萨、二个力士、一个香熏和两蹲狮等组成。这些均为单独铸造每个都可以拆卸。在高足床的右侧及背面的边和足上,镌刻着发愿文及赞词一百一十八字。通高41厘米、座长24.6厘米、宽24厘米。
    此文物造于隋文帝四年,由河北吴强县丞董钦供养,故造像风格有着明显北齐风格,和长安地域不同。此佛造像成因要追溯至当时的时代风云。西安博物院研究员王锋钧究佛造像多年,并走访了国内各省以及印度等地的佛造像遗迹,对此类文物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异常熟悉。
    王锋钧老师首先梳理了佛造像史:从世界范围看应是公元一世纪开始出现佛造像。中国佛教造像出现是在东汉时期,主要在长江流域。但早期造像因为当时人们对佛教了解少,是将其视作一种神仙进行供养的,比如放在摇钱树的座上装饰,就是把它视作像东王公、西王母这样的神仙人物,起到辟邪祈祥作用。真正把其作为偶像来供养出现在十六国时期。那个时期发现最早的石窟造像,像在甘肃,甘肃荥经的炳灵寺就出现了炳灵寺的169窟,西晋时期的石窟等。大概出现的过程是这样的。
    民众在北魏晚期。早期佛教进入中国时,因为一些义理和中原传统儒家思想有抵触,受到了很多儒生和士大夫的抵制。到了魏、西晋晚期和十六国时期,因为社会比较动荡,北方地区战乱频繁,老百姓生活比较疾苦,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另外,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统治以后,需要一种精神武器稳定社会、安抚民心,佛教就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了。这些统治者给当时的僧人给予了很高的礼遇,是给他们建寺院,引起他们招揽僧徒,而且有一些皇帝亲自参与编撰佛经、讲述佛法,在皇帝的倡导下佛教快速发展。在隋唐时期,特别兴盛,虽然隋代之前的北周武帝公元574年经历了一次灭佛运动。但隋文帝登基以后马上恢复佛法,亲任建寺。“当然,文帝是被尼姑在寺院养大的,这也于其经历有关。”王锋钧老师说。
    开皇四年,也正是佛教在中国兴盛时期,有专职人员塑佛造像。这位叫董钦的河北县城,供养了这尊鎏金佛造像。在造像的高足床右侧及背面,镌刻着发愿文及赞词,通计118字。铭文为观众解开了造像之谜"宁远将军高足床右侧铭文武强县丞董钦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七月十五日敬造",是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具闻正法"。由此可见,弥陀净土信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着中国传统信仰和儒家观念。如 超度亡灵、孝养父母等思想,把往生与现世利益合二为一,更易被当时的世俗社会所接受。
    此为这件国宝诞生的时代背景。
    艳冠群像
    西安博物院有近千件佛造像,其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博物馆均数上城。而董钦造像却艳冠群芳。据王锋钧老师说,有几大重要因素。
    “从其造型、体量、风格和铭文等几大特点上都可以解读其珍贵性。”首先第一点是其造型非常奇特,我给它一个名字叫佛坛式造像。佛坛式造像样式来自于印度,和印度的石窟造像有一定渊源,今年元月份我去印度看了几个石窟,里面佛像的布局就是这样:中间一佛,两边两个菩萨。这种石窟在敦煌北朝晚期就出现过,应该说这种样式造像和佛坛窟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其渊源。目前考古发现的很少这类造型。此外,通体鎏金,金光灿灿,保存非常完好,体量比较大工艺水平非常高;第三个是风格,它的风格是代表了隋代早期继承了北齐样式的造像。它继承了北齐的样式又不同于北齐的样式,也有隋代新出现的特点,不管是佛还是菩萨,身体比例比较修长,袈裟上没有纹理比较平光。从身材比例上来看是继承了北齐造像中具有印度鹿野苑风格。
    文物上有铭文清晰记载,这也是其珍贵价值体现。
    此外,袈裟样式是袒右肩的,在北朝时期隋代以前的长安地区非常少见。但是这种样式在北齐是比较多见,我们也可以说是继承了北齐的样式。菩萨身上的缨络是斜披的,斜披缨络做法也是北齐造像比较多见的。长安地区佛造像缨络是挂在胸前的,很少有那种斜挎式的,这些特点都看出是继承了北齐样式。
    董钦造像是1974年出土于西安东八里村。“也许,供养人董钦从河北调到了长安任职。” 王锋钧老师猜测。
    出土之后
    董钦鎏金佛造像是1996年8月被评为为国宝级文物的,当时西安博物院有三件定级为国宝,191件为一级文物。“应该更多,只是当时场地有限,并未将馆藏文物都拿出来。”
    “董钦鎏金佛造像自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开放后,便一直在馆里。”博物院藏品保管处王东华老师介绍,“若说到1974年这件文物出土后的变迁,则要讲下西安博物院的构成。”
    西安博物院建博物院时由四部分组成:2001年成立的西安博物院筹建处,后正式成立
    时这里是保管所,加上原来市考古所的文物库房,另外再加上原来小雁塔的苗圃的工作人员
    。这四个单位合并在一起,“董钦造像便是原来市考古所文物,1974年后就属于考古所。后来直接移交到西安博物院的”,王东华说。
    董钦鎏金佛造像在西安博物院得到很好保护,有定时监视,其温度湿度都会保证。作为重量级国宝,除了2010年西安世园会被借展到长安塔,很少出博物院。
    虽然董钦造像不似佛像展厅那些体积庞大的石刻佛造像,但其熠熠生辉的独一性,依然吸引着人们。千年后,它安静立于小雁塔内,继续见证着时代风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