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苗乡“书痴”杨光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雷学业 陈本艳 参加讨论

    今年69岁的杨光勋同志,是一位知识型苗族老干部,2002年,他从邵阳市外经委主任(市招商局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回到老家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过上退休生活。回乡以后,他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自建一座图书馆造福父老乡亲。杨老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谈吐儒雅,一生与书结缘。作为苗族“秀才”,杨老生活俭朴,为人低调,一身正直。每逢召开家庭会,他总告诫儿女们要洁身自好,坦荡做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告老还乡后,他依然满腔热忱,全身心致力于他倡导的全民读书活动,十四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被苗乡人民称为“书痴”。
    借书编书
    杨老自幼嗜书如命,少时常为向人借得一书而不畏替人砍柴,挖土、挑水,做煤球,以勤感之,以力换之。因此,他得以饱读诗书,当时凡能借到的书籍他都借读了。也正因由此,他自小立下志愿,待自己一旦有所成就,就创办一座图书馆,让好读之人免于求读借书之难!
    从入学启蒙之日起,他眼不离书,手不离笔,通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遍览自然领域百科全书。家中藏书堆积如山,读书笔记枚不胜数。1981年,他精心编著了《新编传家宝》,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因教育意义重大,可读性强,深受读者欢迎。翌年7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重印,发行总量达535000册。应广大读者要求,2016年8月,团结出版社将该书再版,书名则改为《新传家宝》。再次修改之后的《新传家宝》,内容广泛,深入浅出,语言凝炼,更受读者欢迎。
    建馆藏书
    杨老告老还乡后,立志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他遵循“治穷必先治愚”,“书可医愚”的古训,决定用知识改变家乡苗胞的贫穷命运,通过书籍为家乡父老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财富。从2002年开始,他精心筹建图书馆,选址,建屋,购书,布置书架,编排目录,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花在图书馆建设上。2003年8月,一座名为“自强图书宬”的图书馆终于伫立在他的老家丹口镇下团村大街上,向广大村民免费开放。他的办馆理念,就是要在苗乡山寨建成了一所“没有围墙,没有门槛,学费全免,学期无限,良师任选,益友任交,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随到随学,有教无类,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综合性大学”、“全国一流的村级图书馆”。“图书宬”建成后每年开放365天,每天开放8小时以上,18个工作人员全都是义工,均为本村60岁左右的村民,其中最老的84岁。他们没有任何经济报酬和补贴,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雨雪,义无反顾,无悔坚守。
    “图书宬”不向读者收取分文,但有一条铁定的规矩?:读者步入“图书宬”,首先要以虔诚之心礼敬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及往圣先贤,必须向孔圣人行三鞠躬礼。“图书宬”共有藏书53000余册,包括古今中外、文史哲佛、天文地理、种植养殖、医疗保健、饮食烹饪、旅游探险、百科掲秘等等诸多内容,奇书异籍,无所不有。这53000多册图书,从寻访,翻阅,审定,购买,直到搬运和摆放等十多道工序,都由杨老亲历亲为。有时为了求得读者渴求的一本书,他不吝北上辽宁,南下香港,西赴昆明,东奔上海,不远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找来。而为了少花钱而购到精品图书,杨老走了省城长沙六所大学十个图书馆,抄写好目录,然后再去当当网购书。在图书馆,杨老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打一次“的”,中午都是自带馒头……一天下倾盆大雨,中南大学图书馆不让进,杨老说:“快七十岁的人了冒雨前来读书,难道能忍心将我拒之门外?”最后,管理人员还是让他进去了。
    福泽世人
    杨老的“自强图书宬”建成后,慕名而来读书者,除了丹口镇和城步本土读者外,还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乃至美国、英国、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贵客。创办13年来,读者数以万计。一位上海来的博士读者说:“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居然还能找到我看的书……”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他们在“自强图书宬”找到了知识,找到了精神食粮。有的在这里找到了偏方良药,成了“土郎中”;有的在这里找到了种植养殖知识,成了致富能手;有的在这里寻觅到孤本残书,一饱眼福;还有一些有志青年在这里孜孜以求,终于圆了大学梦···
    丹口镇下团村3组苗族村民杨成善,今年60岁,高中文化。他向来身体瘦弱,既做不了重活,也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家种两亩稻田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艰难。杨老的图书馆建成后,他第一个报名来当义工,为的是来这里好好看书学习。图书馆有很多中草药书籍,既有药名,也有药方和彩图,而且有很多草药他本来就认识,于是他按照书中提供的药方捡药看病,先给自己和家人看病验药,再给亲戚朋友看病,效果很好,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土郎中”。杨成善通过看书学习,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既成就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还找回了曾经失落的尊严。
    与杨成善一样幸运的,还有同村的1组苗族村民杨宗厚。今年56岁的他只有初中文化,虽然是把生产能手,但仅靠种几亩薄田也难以脱贫致富。自从“自强图书宬”建成后,他一有空就来查看农业生产方面的书籍,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怎么防病治病,除虫灭害,他用两三年时间完整掌握了一套种养知识。于是,他运用学到的知识在自家稻田种植延季蔬菜辣椒,由于管理得当,他种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每年都能卖好价钱。自家的田种完了,再租其他村民的稻田种,收入逐年增加,一举甩掉了贫困帽,过上了幸福生活。
    杨光勋同志拿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图书馆的善举,不仅得当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嘉奖。近年来,他家被国家文化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优秀读书家庭”’称号,被评为“邵阳市首届百名藏书户”,还得到了中央精神文明委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