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蔡吉燕:布依语形语素名语素复合名词语义构词结构研究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探讨(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贵州民族报 蔡吉燕 参加讨论

    布依语中也有这种“不符合常规”的构词模式,例如: “蛋黄”、 “蛋清”。按照正常的布依语词序,这类词的构式应该是: “蛋黄”、 “蛋清”,hen3和ha:u1才是这两个词的中心语素,究竟是形语素名化,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语素类型或意义的转换,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针对汉语或布依语中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使用J.Pustejovsky(1991、1995等)的生成词库理论来解释。生成词库理论的核心内容——物性结构包括了构成角色、形式角色、施成角色、功用角色等语义角色情况,我们再根据语义生成机制,将这些词按照语义结构进行重新组配。从本质上来说,“蛋黄”问题是一种语义错配现象,实际上是形容词有选择地约束名词物性结构中的某个物性角色值,是一种非事件强迫现象,J.Pustejovsky将其称为“选择性约束”(Selective Binding)。J.Pustejovsky(2005、2006)将类型强迫(type coercion)定义为:函项要求的类型被强加到论元上,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ⅰ)选用(exploitation):选择论元类型结构的一部分来满足函项的要求。(ⅱ)引入(introduction):用函项要求的类型来包装论元。在形名复合词中,这两种方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语义生成机制,选用(exploitation)方式通过物性结构中的构成角色或形式角色,使得形名复合词中的名语素获得恰当的解读,从而更好地解决如 “蛋黄”、 “蛋清”这一类结构中的语义冲突、类型错配的现象。而引入(introduction)方式针对的是 “吉日”这一类形名复合词结构。“吉日”也就是“好日子”,这里的“好”是评价形容词,通常是作“做某事好的一天或适合做某事的一天”这样的语义解读,在这类形名结构中就隐含着事件,我们称这类强迫为“事件强迫”。
    根据赵春利(2009)的形名组合分类来分析布依语中形语素与名语素组合所构成的复合名词,布依语中名语素与形语素能够相互结合,构成AN或NA形式,是典型而常规的复合词模式,语义构词方式为“义类语素义(属性域)+特征语素义(属性值)”或“特征语素义(属性值)+义类语素义(属性域)”,以义类语素义(属性域)+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这种模式为主。例如[[hau1]味道 N[hom1]香A]N“香味”、[[sak?]颜色N[?i?1]红A]N“红色”。这种构词模式是生成词库理论下的语义生成机制中的纯粹类型选择模式。另外,形语素也可以和名语素组合,形成“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特征语素义(属性值)”或“特征语素义(属性值)+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的构词方式,例如:[t?i2]旗 N[?i?1]红A]N“红旗”、[[kon1]空 A[t?:?2]糖 N]N“蜂糖”,这类复合词在语义结构上是一种非常规形式,是语义生成机制中的类型强迫模式。
    二、形名复合名词的构词模式与生成词库理论的运用
    (一)“名语素+形语素”模式与类型强迫
    在布依语中,“名语素+形语素→复合名词”模式简称为NA模式,这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模式。一般情况下,形语素可以直接修饰名语素,例如:hau1hom“香味”(hau1是“味道”,hom1是“香”)。但有的形语素修饰的并不是名语素本身,而是与名语素相关的事物。例如:
    “青蛇”中的heu1并不直接修饰“蛇”,而是修饰蛇的形式角色:“蛇皮的颜色”。而man2ha:u1“白薯”中的ha:u1形容的是番薯的形式角色:“薯肉的颜色”。J.Pustejovsky将以上的这些现象称之为选择性约束(Selective Binding),我们可以用生成词库论中的语义生成机制来解释形名结构的语义组合,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形容词有选择地约束名词物性结构中的某个物性角色值而形成的。
    在形名或名形复合构词模式中,有的形语素与名语素结合所构成的词义是语义倾斜后形成的,有的缺省了部分物性角色,所构成的词的词义也不是出现或仅出现隐、转喻那么简单,需要作具体的语义分析。若我们仅仅按句法规则来分析形名复合结构的话,将会出现许多无法解释或解释不清的现象。为此,笔者试图通过语义生成机制中的类型强迫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形名复合词包括名语素和形语素两种语素类型,其中名语素又包括属性承载体[[[] 属性承载体就是属性值所描述的事物。]]名语素和属性域名语素两种。若形成“义类语素义(属性域)+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词义”的构词模式时,属于布依语常规的语义结构;若形成“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词义”的构词模式时,这非布依语常规语义结构。这类词中的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与特征语素义(属性值)往往是通过属性域联系起来的,属性域在这里起牵线搭桥的作用,构成“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义类语素义(属性域)+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词义”的语义构词方式。因为我们在具体的语境中一定会将“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词义”这种语义结构理解为“义类语素义(属性承载体)+义类语素义(属性域)+特征语素义(属性值)→词义”的结构。而在言语表达中出现的属性域的省略,就是语义冲突和类型错配的现象,即非事件强迫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