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壮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壮汉兼通人才。自1981年开展壮语文进校工作以来,广西壮族地区部分幼儿园、小学、初中积极稳妥推行壮汉双语教学,普通高中开设壮语文选修课程,广西壮文学校、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设置壮语文或壮汉双语专业,逐步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阶段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壮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壮汉兼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领导干部和壮语文工作队伍。 (四)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壮语文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发展壮语文事业奠定了基础。从1983年到2016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语委、民委、教育局关于在马山等二十二个县部分小学使用壮文教学试点和农村使用壮文扫盲的报告》(桂政发[1983]9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家行政机关所挂牌子同时使用壮汉两种文字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桂政办[1984]41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桂政办[1992]9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桂政发[1992]81号);2012年印发《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329号);《关于加快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6〕18号);《<关于促进我区中小学民族班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教民教〔2016〕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桂教民教〔2016〕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桂教民教〔2016〕6号)。出台这些政策文件为壮语文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五)学校教育、翻译、出版、古籍整理等领域成果丰硕。截至2017年2月底,我区实施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县(市、区)有35个,壮汉双语学校214所(其中小学181所、初中29所、高中4所),现在校学生人数约10万人。[3]1982年起经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培养中等和高等壮文专业人才近1万人,小学到初中在校接受正规壮语文教育的学生合计超过100万人(含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壮文学校专修壮文3个月的学生)。[4]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壮文翻译室先后参加了党的十三大至十八大以及六届五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以来的历届历次会议的文件翻译和同声传译工作,十八大会议期间,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翻译人员并合影留念。该室先后翻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司法解释》、《资本论》等[5]领袖经典和党的重要文献的壮文版本,为在壮族地区传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促进壮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自治区民语委编辑出版了《壮汉词典》《壮汉英词典》等工具书;广西民族出版社60来出版壮文类教材、词典、图书近6000种;[6]《广西民族报壮文版》 (周刊)近60年来一共编辑出版发行3262期约1360万份;[7]《三月三》壮文版(双月刊)30年来一共编辑出版发行190期70万份。[8]广西古籍办编辑整理出版了《古壮字字典》、《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民歌古籍集成?情歌(一)嘹歌》《壮族民歌古藉集成?情歌(二)欢岸》、《唱文隆.唱英台.唱唐皇》、《仫佬族古歌》、《万承诉状》、《壮族麽经影印译注(1-8卷)》、《传扬歌》和《汉文题材壮族长诗译注》等[9]一大批专著。 (六)充分发挥壮语文独特优势,社会综合效益显著。推广使用壮语文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社会综合效益:促使大批壮族群众脱盲,开发了壮族群众智力,提高了壮族群众文化知识水平,增强了壮族干部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帮助壮族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确保得到贯彻执行;大量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助力打造全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壮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3%,居住在区内中越边境市县居民90%以上是壮族,壮族群众广泛的民族认同感和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以及道义责任担当,确保了广西长期稳定与祖国南疆边境安宁。 (七)壮语文融入“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节日活动,助力打造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品牌。本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壮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决定自2014年起全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放假2天,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等系列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壮族三月三”联谊座谈会和民族文艺活动,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开展“壮族三月三”校园文化活动。自治区领导每年均带头参加区内外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区“壮族三月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幅增加壮语节目,带动壮语文文学创作空前活跃和壮族山歌民歌的强力回归。这些举措有利打造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壮族三月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