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海棠山普安寺轶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海棠山普安寺轶事
    海棠山是历代佛家崇尚之地
    海棠山以其险峻高耸的形象,矗立于医巫闾山山脉北端群山之中。山体峭拔挺秀,怪石嶙峋。山谷空幽,壑深静邃,山间花香四溢,蜂飞蝶转,莺歌燕舞。泉溪叮咚,鱼翔浅底。远望平原沃野,阡陌纵横,晴日紫烟缭绕,红日高照,雨霁雾霭升腾,神秘莫测。如此仙山,历代佛家,道家怎能不崇尚,怎能不想往?辽代,众多行政州与头下军州林立。海棠山北有顺州、欢州、闾州、懿州、徽州、壕州、成州相望,南有显州、宜州相邻,。辽代佛教兴盛,山下岫云寺殿阁岌岌,宏伟壮观。在这州多人密之处,显得香火旺盛,地位高贵。与懿州宝严寺,宜州咸熙寺,辽·白山院遥相呼应。晋国夫人也观此风水宝地,驻跸于此,常常进寺上香,求佛保佑,一生衣食于海棠山,薨后仍留骨于山脚。辽契丹小字石碑的出土,已充分证明海棠山在古代就是名山了。金代信仰佛教,将其辽代墓碑遗物,改制雕刻佛像,其造型之美、镌刻工艺之精细,表现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如今,海棠山出土的辽金文物,已成为辽金史学家们研究课题的热门证物了。元代崇奉道教。北七真子传教到此。在海棠山西麓,始建三清殿,大玄真宫,并立碑石,历经七个世纪的风雨剥蚀,碑立山顶今犹在。元代懿州紫徽宫、吴天宫、长生观、太古观、栖云观林立,真可谓“雄蓝巨刹、宫观相映”。使海棠山呈现出了仙风道骨之神了。明代,察哈尔蒙古部落居住于海棠山周围广大地带。在其山东北建自城子,做北元王朝的首都。林丹汗邀请西藏高僧传法讲经,迎请“甘珠尔经”。建立寺庙,弘扬藏传佛教。蒙古贞部与土默特部的首领阿拉坦汗迎请三世达赖活佛讲经传法,一时间,佛教遍布蒙古各地,传至清代,更为兴盛。海棠山上修建普安寺,与瑞应寺同为东方藏传佛教中心了。
    巴雅斯古朗始创大喇嘛洞庙
    《阜新县志》和《普安寺》记载:巴雅斯古朗祖籍是内蒙古扎赉特旗,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1651年移居于蒙古贞沙岳河屯居住,育三子一女。五十岁时(1681年)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毅然离开妻子儿女来到萨本山(今喇嘛洞山)的山洞,出家当了喇嘛。建造三间庙堂两问居室。称之为大喇嘛庙(道光五年皇帝将大喇嘛洞庙赐名为普安寺)先后到佑安寺和瑞昌寺拜师学习经法,收徒建业,学经、坐禅,并从事为民间治病、占卜看风水等佛事活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土默特左旗王爷额尔德木图给巴雅斯古朗赐号为大喇嘛洞庙沙布荣(即可以转世的活佛)法号章嘉。康熙三十三年()694年)四月二十八日,因病圆寂,后追认为普安寺一世活佛。
    清·嘉庆皇帝接见四世活佛并赐封号
    1976年仁宗嘉庆皇帝即位,朝廷准全国有资格参加庆典盛会
    的活佛六十名。西藏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大师也特邀参加庆典,由西藏赴京时,将回西藏探家的其原身边弟子,普安寺四世活佛丹毕而道吉一同带到北京。在举行庆典前夕,班禅大师得知内蒙古弥勒寺活佛迈达里缺席,不足原定参加庆典须有六十名活佛的消息,班禅大势故奏请皇帝推荐普安寺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补缺额的活佛,皇帝恩准。四世活佛参加了庆典,受到嘉庆皇帝的接见,在庆典会上皇帝特赐普安寺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莫尔根堪布呼图克图”的封号,意为神明主持超凡活佛。 嘉庆十四年(1809年)四世活佛赴京参加朝廷举办的诵经会,受到皇帝的接见。嘉庆十九年(1814年)四世活佛赴京觐见皇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皇帝召见四世活佛,特赐“神明呼图克图活佛”印章。
    清·道光皇帝为大喇嘛洞庙
    赐名“普安寺"并题写匾额
    大喇嘛洞庙(普安寺前身)至道光四年(1824年)已建成殿宇
    有:措钦大殿、法相僧院、密乘僧院、时轮僧院、白泉寺、活佛宫、娘娘庙、关帝庙、舍利庙、迪彦宫、龙王庙、观音庙、大锅厢和转经亭等,已形成寺庙建筑群,道光五年(1825年)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赴京朝贡,并通过雍和官上层喇嘛向皇帝祈求寺名,道光皇帝为大喇嘛洞庙赐名普安寺,并亲笔题“普安寺”匾额。同年四世活佛从北京带回用藏、蒙、满、汉四种文字书写后刻制成蓝地金字大匾一方,悬挂在措钦大殿正门上方。
    清·同治皇帝接见
    五世活佛并赐轿子等物
    同治五年(1866年)普安寺五世活佛德祥、赴西藏学经,途经北京时遇见被朝廷因征战有功封为达尔罕公的堂兄吉格米德布朗。其在当朝兼管军务。遂引五世活佛到雍和宫觐见了西藏章嘉活佛,为五世活佛德祥受戒后,又朝拜了同治皇帝,皇帝见五世十分聪慧,赞誉他真的是“莫尔根堪布”。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五世活佛在西藏学经返回蒙古贞路经北京时,其堂兄吉格米德布朗借在朝廷分管军务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方便条件,带领德祥拜见了皇帝。皇帝接见后赐给普安寺五世活佛德祥一台轿子、一台单骡棚车和一条打死人无论的执法虎鞭,带回了普安寺,从此德祥活佛名声大振,引起了旗扎萨克对其的重视。
    普安寺钟声
    《阜新县志》载:普安寺建有钟楼和鼓楼。每El早起晚寝,民间节日、庙会和法会都要撞钟。撞钟有严格的规定节奏。即是紧七慢
    八平二十,返复撞三遍,再慢撞三下,计为108记钟声(7+8+20)x 3+3=108。这是佛门的规定。不得随意撞之。宏亮的钟声能传遍四方十余华里之外。无论是信徒或民众都愿听到钟声。因为民间流传着佛家的说教,佛门认为人生在世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说称为法门,108记钟声也代表着108个法门,每听到一记钟声就等于去掉一种烦恼,听完108记钟声,就等于去掉所有烦恼。人们可高兴的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走向平安幸福之路。
    喇嘛的生活习俗
    喇嘛的生活习俗,仿效西藏甘丹寺喇嘛的生活习俗。极度信仰格鲁派黄教,修侍佛教经典,将修侍行善为一生的事业,旨在解脱六道众生灾难,指望来世往生佛国极乐世界,每日除参加佛殿集会唪诵经卷外,在自家早晚要修侍唪诵自己的经卷,还要数念珠、拜佛、旋转经筒和绕传经道等活动。在衣食住方面和其他喇嘛寺庙大体相同,喇嘛的钱、粮、物按喇嘛职务的高低,根据寺院当时的经济条件,按月或季由庙仓发给。喇嘛以节俭为本,生活朴素。但由于喇嘛的地位不同,差别也很大。以活佛为首的高层喇嘛过着舒适的富裕生活。建有活佛宫,有高档次的住室,可谓富丽堂皇的宅院,吃的是上等餐灶,多吃馅饼、肉粥、粳米饭和炖肉。穿的是绸缎面料的僧服。出入有车有马有时坐轿,小喇嘛前护后拥。有的敢与王公贵族相比。而多数喇嘛生活比较清贫,除庙仓发放的供给品外,不足的生活费用则靠俗家供给,其生活状况以俗家的身世和经济条件为转移,普安寺的穷喇嘛占一半人数以上,除靠施舍外,农忙时出去打短工等挣钱度日。喇嘛一日两餐,平时早饭吃炒米、下午一菜一饭。在庙上法会期间多数由庙仓供小米肉粥,施主献斋时能吃到粳米肉粥和炖肉,唯有四月的斋戒法会期间,不食动物肉和油。但能吃到粳米、白糖、葡萄干和大枣混做的素斋糖饭。一般喇嘛住房,都是寺院统一规划建造的,是随山势而建,排列不一,基本都是砖石结构的海青房,三间或两间一院,住三至四名喇嘛,根据喇嘛职务和经济条件室内装修不一,但室内都设有佛龛和火池子,佛龛内供的佛铸造或雕刻的材质也是根据喇嘛的经济状况迎请的。供桌上都摆放佛灯、香炉、净水碗、供果和花束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