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得意忘形。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司马懿又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马司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馈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岂知这正是司马氏的诡计。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现在皇太后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违抗,便以军法从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征发民工800人,在曹家宅第四围筑高墙,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给司马懿写了封信,说家中没有粮食了,求司马懿接济一些。司马懿接到书信,马上令人送来100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盐、大豆,曹爽兄弟见司马懿送粮给他,又都欢喜起来,以为自己可以免死了。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马懿的当。这期间,司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党羽,将其投入监中;不久,又将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反大逆的罪名,诛杀尽净。从而,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 [评析] 假痴不癫是一种麻痹对手,待机而动的计谋。《孙子兵法·九地》对此有专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于其途,使人不得虑。”意思就是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使人们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在环境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