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我所知道的钱稻孙(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最后一次见到钱稻孙先生,是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六日。我因为即将赴河南林县去参加四清工作,放了三天假,在家整理行装。一天,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突然来访,要我赶译一篇关于世阿弥的《花传书》的手稿。我对日本古典戏剧能乐一窍不通,只知道这是关于能乐的艺术论著, “花”是要求具有感动观众的最高水平的表演技巧。用了两天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将全文译出。但总觉得没有吃透原文的精神。第三天上午,我就跑到西城去向钱稻孙先生求救兵。     照例还是我把原文先念一遍,再念我的译文,并提出疑问。他要我从书架的第三层抽出一部戏剧辞典,翻开某一项,念给他听,然后发表他的修改意见。就这样,只花了两个小时,问题全迎刃而解了。我从他家赶到社会科学院去交了卷,还说明这是经过钱稻孙先生校订的,并要求从我的稿费中扣除一部分,付给他作为校订费。 
    第二天,我就登上了开往河南林县的火车。我想起了钱先生告诉过我的一段往事。他曾给一个日本医学代表团担任过口译。饭前,日本人一口气讲了两小时,钱做着笔记。饭后,他就滔滔不绝地译了出来,也足足用了两小时。举座皆惊。我估计那是钱先生壮年时的事,而我去求教于他的那次,他已七十八岁了。据从中华书局调到文学出版社来的老编审张梦麟告诉我,他参加过一次欢迎日本代表团的座谈会,周、钱都在座。他认为钱稻孙的口语比周作人地道而纯熟。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周作人当然远比钱稻孙重要。单就翻译成就而言,我认为两人各有干秋。周作人译书,从来不打底稿,总是考虑成熟后,用毛笔一挥而就。钱稻孙则是用钢笔写蝇头小楷,一遍遍地修改。他的视力之所以衰弱得厉害,与此不无关系吧。 
    这里,我还想再简单地谈谈钱稻孙先生的经历和翻译风格。 
    钱稻孙于一八八七年生在世代书香之家,祖籍浙江吴兴。祖父钱振伦曾注释过六朝诗人鲍照的诗和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骈文。父亲钱恂著有《史目表》等书,曾任清朝政府派到日本的留日学生监督。著名的语言文学学家钱玄同是他的叔父。钱稻孙是长子,九岁时,随父赴日,毕业于成城学校、庆应义塾中学和高等师范。回国后不久,又随着担任公使的父亲到意大利和比利时。在此期间学了意大利文和法文,并自修美术。另外,还在大学里专攻医学,读德文。民国初年任教育部视学,同时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日籍教授做课堂翻译。日籍教授回国后,即在医学院教人体解剖学课。以后又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日文和日本史。后升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国立北京图书馆馆长。又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讲授东洋史,业余研究日本古典文学,着手翻译《万叶集》等日本古典作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各大学纷纷南迁。钱稻孙受清华大学委托,留京保管校产,未随校南下。北平沦陷后,汤尔和任伪北京大学校长时期,钱任秘书长。汤死后,钱接任北大校长兼文学院院长。政治上失了节,但总算保全了清华、燕京、北大三校的文物。 
    抗日战争前,钱稻孙原是位备受学术界尊重的名教授、学者、翻译家。五十年代初期,他作为有历史包袱的留用人员先被分配到山东齐鲁大学去教医学。他感慨系之地对我说:“我是自己扛着铺盖只身去赴任的。但那总比坐牢强多了。”后来他被调回北京,在卫生部出版社当一名编辑。一九五六年退休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特约翻译。《译文》杂志(《世界文学》的前身)曾发表过他译的《万叶集》和歌和《源氏物语》第一帖,并附有译者对这两部日本名著的介绍,颇受瞩目。他还译了木下顺二的戏剧《待月之夜》、山代巴的小说《板车之歌》(作家出版社)以及电影剧本《罗生门》(北京电影出版社)等。 
    不同于周作人的是,以上几家出版社和杂志社发表钱稻孙的译作时,从未要求他改用笔名。然而一九六二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明明是钱稻孙翻译的,书中却根本没署上译者的名字。仅由欧阳予倩在《叙言》中交代了一句:“我就请人代为翻译”。拿到赠书后,钱稻孙托我给楼适夷社长带去一本,他苦笑着对我说:“谁叫我犯有前科呢!” 
    全书约三十六万字,是钱稻孙平生所经手的最长的一部译作了。作者就东亚各国——主要是中国,以及日、印、朝、缅、柬等国的古乐器,作了四十一篇考据论文,还有四篇附论。文中论述了“体鸣乐器”、“皮乐器”、 “弦乐器”、“气乐器”中各种乐器的起源、沿革、乐律以及乐器名称的语源等问题。对于研究东方各民族的音乐和东方文化史的人们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除了钱稻孙,很难设想还有第二个人能把这么一部艰深的学术著作译得如此通俗易懂,而且文字优美。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跑了上百趟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参考书,真是做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 
    日本学术界对钱稻孙的译文特别敬重。一九五九年,他译的《万叶集选》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在东京出版。日本著名学者佐佐木信纲为此译本写了《汉译万叶集选缘起》,语言学家新村出撰写“后记”。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也在 “跋”中称赞译者道:“(中国人)对日本文学真正的关心与尊敬,始于本世纪。本书译者钱稻孙先生与其僚友周作人先生开了先河。周先生的业绩以《狂言十番》的中译本为代表,钱先生的主要成就当推这部《万叶集》的中译本……(钱)先生兼备中国、日本和西洋三方面的教养。惟其出自先生之手,此译本即使作为中国的诗作来看,也是最美的。” 
    钱稻孙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损失惨重。打砸抢后,一辈子的手稿均已荡然无存。亏得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鹤和万叶和歌这三部选集的译稿,由于已交给了出版社,得以幸免于难。他花三年时间呕心沥血译成的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和井原西鹤的小说,已于一九八七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日本文学丛书》的一卷出版了,并获得我国读书界的好评。 
    试看钱稻孙所译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鸳鸯殉情》中这段文字: 
    露华浓,夏虫清瘦; 
    情真处,配偶相求。 
    好不俊俏也风流! 
    粉蝶儿双飞双逗,这搭那搭,旖旎温柔; 
    东风里,翩翩悠悠。 
    人家彩染的春衫袖,却当作花枝招诱; 
    并起双翅,悄立上肩头,恰好似,仙蝶家纹天生就。 
    译文韵字的安排,长短句形式的结构,以及化俗为雅、俗中有雅的风格,不禁令人联想到我国的元杂剧、明清传奇。 
    至于他译的井原西鹤作品,则具有明清小说风格。每段前的两个七字句,颇似我国章回小说的回目。像《日本致富宝鉴》中“水间寺放利生钱,江户城添暴发户”这样的回目,堪与《水游传》相媲美。 
    如今,钱稻孙先生生前所改译的《万叶集选》和他后来补译的其他万叶和歌,计划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作为单行本出版,这也聊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这位卓绝的学者、翻译家吧。 
    一九九○年九月九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