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自1964年到2004年,中苏(俄)两国政府之间共举行了4次外交谈判,最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此一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划定了中俄双方约4300公里长(原中苏之间是约760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黑瞎子岛问题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一直是影响中苏(俄)边界谈判之历史进程甚至是结局的重要因素。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大体平分”的方式得以解决。 关键词:中苏(俄)关系;东段国界;黑瞎子岛;主权归属 黑瞎子岛在中国“雄鸡”地图的“鸡冠”处,位于中俄边界,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西南侧。黑瞎子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守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通航要道,据俄罗斯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仅2公里,因此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 黑瞎子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中国的北方陆地邻国——自沙皇俄国至苏联,一直都对黑瞎子岛存有觊觎之心。1929年“中东路事件”以后,苏联趁机占领了黑瞎子岛并将其非法划入苏联版图。随后,中国忙于内战,后又忙于抗战,根本无暇顾及一个小小的黑瞎子岛。黑瞎子岛仿佛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致使问题的解决一直拖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苏(俄)双方共举行了包括黑瞎子岛问题在内的4次双边边界问题的外交谈判。中苏(俄)两国在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上,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将其单独列出并单独解决,而是将黑瞎子岛与整个中苏(俄)东段国界问题放在一起,试图采取一揽子的方式予以解决。但事实上,黑瞎子岛不仅地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形成也与其他争议地段有所不同,因此在其解决方案上也具有特殊性。2004年、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黑瞎子岛问题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大体平分”的方式得以解决。 一、“暂时挂起来”,还是“一揽子解决”? ——中苏(俄)第一次边界谈判中的黑瞎子岛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表示,“在我们国家成立的最初几年,政府需要把全部力量用来处理国内国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事务”①,因此难以为解决边界问题进行全面的和有系统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中苏彼时的良好关系使得双方将主要力量用在处理各自国内外所面临的任务上。到了19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7月在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地区发生的流血事件和1962年4月发生的伊塔事件等边界冲突,将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伤疤揭开,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4年2月23日至8月22日,以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为团长、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余湛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与以苏联边防军司令帕•伊•济里亚诺夫为团长、苏联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谢尔巴科夫为副团长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苏边界谈判。②谈判双方共举行8次全体会议,10余次团长会议,30多次顾问专家会议。 谈判尚未开始前,双方便在谈判目的上出现了原则性争议。中方认为此次谈判是商谈两国未定边界和由此造成的争议地区问题,而苏方坚持中苏边界早已由以往签订的条约解决,即使有未定的也早已由历史形成或早为苏联控制,因此不存在边界争议问题,此次谈判仅是“就个别地段的边界走向问题进行协商”。苏联代表团赴京前,中国外交部就表示“关于新闻问题,尚未与苏方就措词达成协议”。此处措词即指双方对谈判目的的表述。外交部内部口径为,“若苏代表团离莫时,已按苏方提法单方发表了消息,我方按我方提法单方发表该团抵北京消息”。③谈判进行过程中,双方也存在着诸多分歧。除了关于历史上两国签订的条约是否为不平等条约的争论之外,在谈判基础问题上,双方同样僵持不下。中方主张以“条约文本”为基础,而苏方主张以“条约文件”为基础,这一分歧的背后,实际上便是黑瞎子岛问题。 早在1869年,中俄两国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明确规定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是中俄两国界河。根据国际法中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原则,位于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西侧的黑瞎子岛毫无疑问地属于中国。然而在由俄方单方面绘制的条约附图中,俄方代表在未经实地勘验的情况下,在1:1050000的地图上沿黑龙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至海贴近中国一侧,画了一条红线。这样一来,中俄边界变成了黑龙江右岸、通过抚远水道、经乌苏里江左岸至图们江,位于黑龙江上的黑瞎子岛便成为了俄国的领土。这实际上造成了条约文本与附图之间的矛盾。尽管当时中方并没有对这份地图予以确认和承认,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条红线,但此时苏联方面则将这份地图作为《中俄北京条约》“条约文件”的一部分,要求中方予以承认,力图证明黑瞎子岛是苏联的领土。 随着谈判的进行,苏方代表最终接受了中方提出的按照国际法准则以主航道中心线对通航河流进行分界、以河道中心线对非通航河流进行分界的划界原则,同意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进行边界划分,双方按照这一原则对于大部分边界线走向达成了一致,并且划分了大部分江中岛屿。但是,由于“苏联方面考虑黑瞎子岛距离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很近,又是军事要地,尽管从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来看它属于中方,苏联方面坚持对它拥有主权。”④鉴于苏方如此强硬的态度,中苏代表团决定先签署除黑瞎子岛以外的整个东段国界协议,将黑瞎子岛问题暂时挂起来,维持现状,不予以解决。然而最后,这项协议也没有签署,双方谈判人员努力达成的共识付诸东流。 8月15日,在双方代表团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苏方代表改变了将黑瞎子岛的归属先挂起来的态度,坚持必须先将黑瞎子岛问题解决,再考虑东段国界其他岛屿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赫鲁晓夫在了解了双方谈判进展后指示“要么都解决,要么什么也不解决”,而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还亲自回到苏联试图劝说赫鲁晓夫,仍然没有结果。⑤截至8月22日苏联代表团回国,中苏双方未对边界问题达成任何协议,甚至可以说不欢而散。在安排苏联代表团回苏事宜时,中国外交部认为,周恩来总理对苏联代表团“可以接见,也可不接见”,对于不接见的理由,外交部认为“因为没有什么可谈的”。两方代表团彼时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⑥至此,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第一轮结束。双方同意下一轮谈判在莫斯科举行。但不久后赫鲁晓夫下台,苏联新领导坚持奉行反华政策,双方没有再提重开谈判的建议,第一次边界谈判在进行了一轮之后随即结束。 二、“聋子对话”,但也有突破 ——中苏(俄)第二次边界问题谈判中的黑瞎子岛问题 196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而领土纠纷在此时也就成为了军事冲突的一个诱发点。著名的“珍宝岛事件”便是在这一情况下爆发的。不仅如此,中苏两国还竞相在意识形态领域为边界问题做足文章。1964年第一次边界谈判后,苏共先后4次发出指示,要求苏联科学界、出版界、报刊界“修正”原来对中俄历史疆域、边界、关系史等方面的“错误”阐述,并专门组织了一批汉学家重新编写中苏关系史。⑦中国政府也不甘示弱,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新沙皇的反华暴行》,片中揭露了历史上苏联强占和侵入中国领土、并持续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上进行反华挑衅的事实,于1969年在全国放映。放映期间,《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4篇有关该片的报道和群众为该片撰写的观后感,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头版。文章作者无不群情激昂,声讨苏联犯下的“滔天罪行”。⑧ 在军事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冲突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中苏双方的局势随时有可能进一步失控,爆发大规模战争。面对这种情况,双方领导人意识到需要将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这符合双方的利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与从越南回国途径北京的苏联总理柯西金在首都机场进行了会谈。根据此次会谈达成的协议,双方于1969年10月开始了第二次边界谈判。此次谈判历经十年,于1978年6月27日结束,共进行15轮,召开全体会议40次,团长会见156次。 中苏两国由于国家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在此次边界谈判中,双方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苏联方面不但不同意就“机场会谈”的主要内容形成书面协议,并且推翻了双方第一次谈判中共同认可的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原则。用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的话说,这一次谈判整个是一场“聋子对话”。 在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上,由于其包括在中国国界东段的一揽子问题当中,因此并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判期间,中苏两国航运部门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恢复了正常的业务接触,⑨并于1977年就黑瞎子岛的航道问题达成了协议,当黑瞎子岛西部的航道卡扎克运河太浅不能航行时,中方船只可以使用该岛东边的航道。这虽然不是两国边界谈判代表团层面对于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讨论,但航道问题的解决,是苏联方面在黑瞎子岛问题上强硬态度的松动,表明苏方在黑瞎子岛问题上并不是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从而为后来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三、“有谅解,但无协议” ——中苏(俄)第三次边界谈判中的黑瞎子岛问题 进入1980年代后,中苏关系的紧张局面趋于缓和,中苏双方尝试逐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苏边界问题的解决。1987年2月9日,在中断了9年时间之后,中苏第三次边界谈判重新开始,双方代表团团长分别为中方副外长钱其琛和苏方副外长罗高寿。 在此次谈判中,中苏双方同意以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明确和划定两国间的边界走向。⑩尽管当时的外国媒体并不看好中苏此次边界谈判,甚至预测“两国边界谈判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几乎不可能立即取得成果”,(11)而实际情况是谈判仅用两年多时间,便在先前争议较多的东段边界问题上达成了基本的一致。 黑瞎子岛问题在此次谈判中被中苏双方视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12)和“划界的最大难关”(13),仍然占据了双方谈判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苏双方在本次谈判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副外长级谈判中“详细地讨论了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14),但双方代表“意见还有差距”(15),没有就这一问题达成任何协议(16)。在谈判中,苏联虽承认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原则,但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黑瞎子岛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主航道的苏联一侧,而非中国一侧,因此坚持认为该岛属于苏联。但实际上黑瞎子岛位于两江汇合处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事实苏方在前两次谈判中早已承认,并且从来就没有任何争议。苏方不愿承认这一事实,其真正原因在于“这个岛靠近哈巴罗夫斯克,居住着相当多的苏联人”,因此苏联“对于归还该岛面有难色”(17)。因此,此次谈判中对黑瞎子岛问题达成的结果,是中苏两国继续就“黑瞎子岛问题进行谈判,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将来有可能通过折衷的过渡办法解决,但苏方不可能立即归还给中国”。(18) 1991年5月16日中苏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19)。这份协定共有十项条款,确定了除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以外的中苏国界东段全部边界的走向。根据这份协定,中国获得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包括珍宝岛在内的岛屿的主权,同时获得了经黑瞎子岛外侧两江水域的航行权和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20)此后,两国又于1994年9月3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将中俄两国55公里长的西段国界也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1)根据这两份协定,中俄两国纷扰了近三百年的边界线终于得到划定,仅剩下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有待解决。尽管中俄两国试图将黑瞎子岛放入国界东段一揽子问题中一起解决的设想最终没能实现,但国界东段和西段协定的签署,为中俄两国在接下来专门针对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第四次谈判创造了良好的开局,两国边界良好的气氛也为黑瞎子岛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水到渠成,圆满解决” ——中苏(俄)第四次边界谈判中的黑瞎子岛问题 随着1997年勘界立桩工作的全面完成,中俄间98%的国界已经划定。(22)但两国领导人没有遗忘尚未解决的黑瞎子岛问题,于2001年7月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期间,开始了针对黑瞎子岛问题的第四次边界谈判。江泽民、叶利钦作为两国的最高元首,一致提出“一定要解决黑瞎子岛问题”,这体现了中俄两国解决该问题的巨大决心。 此次谈判中,俄罗斯不再强硬地坚持控制黑瞎子岛,而是拿出了愿意作出妥协的态度。在谈判期间,普京曾表示,“我们将达成符合俄联邦利益的、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但解决这一问题,需作出妥协”。(23)俄罗斯方面这样的姿态极大地促成了最后谈判结果的达成。 2004年10月1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俄罗斯方面表示此次访问“不夸张地说是历史性的”,因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签署彻底解决边界剩余部分问题的一揽子文件”。(24)事实的确如此,普京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代表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一协定展示了中俄双方对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方案。协议规定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靠近哈巴罗夫斯克市的一半归俄罗斯所有,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25)普京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并出席边界协定签字仪式后指出,双方“用了40年时间”,终于“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两国的边界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26)至此,黑瞎子岛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尘埃落定。 经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俄罗斯杜马全体会议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中国和俄罗斯于2005年6月2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俄长达约4300公里的边界线走向以法律形式全部确定下来。(27) 由于归属问题已经确定,接下来针对黑瞎子岛的勘界、树桩、移交等具体工作随之有条不紊地展开。2005年6月16日,勘界工作启动,中俄两国各组成一支测图小组在岛上进行野外联合测图作业。根据中俄联合测图工作组达成的协议,中方负责抚远水道以南地区,俄方负责黑瞎子岛和黑龙江江岸以北地区,各自负责任务完成后,双方互相到对方的区域复检。在联合作业中,双方平均每天作业12个小时以上,中方测图工作小组3次登岛,与俄方举行4次会晤,6次过境,7次盘山、10次钻林,行程1万多公里,测绘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28)由于地貌变化较大,中方还更新了1988年航拍的照片资料。(29)2007年3月26日中俄发表联合声明:中俄双方勘界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剩余两地段的实地勘界工作。 2007年4月,俄军开始拆除在黑瞎子岛的设施。(30)2007年11月,黑瞎子岛上树立起中俄界碑。2008年10月14日,(31)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两国边防部队随后开始按双方勘定的国界线履行防务。(32)俄罗斯正式将半个黑瞎子岛移交中国,半个黑瞎子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 五、中苏(俄)解决黑瞎子岛问题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黑瞎子岛问题,作为中苏(俄)两国东段边界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问题,最终能够得到和平解决,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中俄两国正处于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同时该问题的解决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自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苏(俄)关系一步一个台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原来的敌对关系到现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人民交流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言,“当国家关系上升到真正的伙伴关系水平时,任何问题,甚至是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33)。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双方才能够“从发展合作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睦邻友好、和平稳定、世代友好的角度出发,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4),在经过了80多年的纠纷争议和40多年的谈判后,圆满解决了黑瞎子岛如此敏感的领土问题。这不仅仅是黑瞎子岛单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中俄东段边界问题的全部解决,更是中俄边界所有问题的彻底解决,这样一来,“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35)。中俄两国在解决该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平等协商精神、互谅互让态度以及公正合理方案,将成为中俄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借鉴,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二)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问题上均做出了让步,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体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解决黑瞎子岛问题上曾经有过4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一是“拖”,拖到中国国力强于苏联后解决;二是“夺”,1969年夺回珍宝岛后,试想同样以武力夺回黑瞎子岛;三是“换”,即让出黑瞎子岛换取与苏联接壤的一块领土或为吉林换一块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四是“分”,即平分黑瞎子岛,并拿回一部分权利。(36)现实情况是,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问题尚未解决前,均保持了非常克制的态度,没有发生武装冲突,对历史现状予以保持;而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双方放弃了对于历史的争论和对领土主权的僵持,最终充满政治智慧地选择了平分黑瞎子岛的方案。可以说,这一方案是双方均作出妥协和让步的结果,表现出了双方极大的诚意。 (三)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模式,有利于两国对黑瞎子岛的开发和利用。 黑瞎子岛虽名曰“黑瞎子”,但实际上既不“黑”,也不“瞎”。其平均海拔约40米,地势平坦,大部分面积为湿地,70%可用作耕地、割草场或牧场。岛上森林、鱼类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栖息着珍贵的毛皮兽和水鸟。另外,如前所述,黑瞎子岛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出于对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争议,中苏(俄)两国在历史上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捍卫该岛的主权上,基本没有对黑瞎子岛进行开发和利用。随着黑瞎子岛归属问题的尘埃落定,中俄两国再也不需要为捍卫黑瞎子岛的主权而无谓地浪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平分黑瞎子岛所带来的“一岛两国”模式,将非常有利于双方开发和共同开发黑瞎子岛。自黑瞎子岛问题解决以来,中俄两国政府对黑瞎子岛的开发利用引起高度重视,并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脚步。黑瞎子岛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开发利用下,将焕发出更多的生机。 注释: ①《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页。 ②参见《关于苏联政府边界代表团接待计划的请示》(1964年2月),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117-01166-01,第8~9页。 ③参见《关于苏联政府边界代表团接待计划的请示》(1964年2月),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117-01166-01,第6页。 ④《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中苏就苏归还黑瞎子岛问题达成协议》,《参考消息》1990年8月19日。 ⑤周晓沛:《中苏边界谈判:谈判本身就有意义》,《世界知识》2007年第23期。该文作者为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代表团翻译。 ⑥参见《关于安排苏联边界谈判代表团离京活动的请示》(1964年8月5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117-01166-01,第1页。 ⑦档案“苏共中央关于阐述中(俄)历史条约与国界的秘密指令”,共4件:《关于苏联教科书、著作和地图绘制中错误阐述苏中边界形成史问题》(1969年6月8日);《关于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拉赫马宁同志备忘录》(1969年9月24日);《关于中国问题的专家——顾问小组》(1972年10月20日);《关于揭露中国伪造历史学派,反击北京觊觎苏联领土野心的措施》(1978年6月13日)。来源于姜长斌:《中俄国界东段的演变》,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⑧新华社:《揭露苏修在乌苏里江黑龙江上进行反华挑衅的大型纪录影片〈新沙皇的反华暴行〉今起在北京和全国放映》,《人民日报》1969年4月19日;北京新华印刷厂工人评论组:《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打倒新沙皇!——大型纪录影片〈新沙皇的反华暴行〉观后》,《人民日报》1969年4月22日;新华社:《苏修对我国的一切猖狂挑衅最后只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首都近百万军民怀着对苏修的无比愤慨 观看影片〈新沙皇的反华暴行〉》,《人民日报》1969年4月24日;修仁、高德润:《谎言和事实 打倒新沙皇!——大型纪录影片〈新沙皇的反华暴行〉观后》,《人民日报》1969年5月7日。 ⑨汤士稼:《中苏谈判杂忆》,《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该文作者为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代表。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1991年5月16日签订,1992年3月16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俄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 (11)《苏联官员说中苏第二轮边界谈判顺利——美联社说预计不会很快取得成果》,《参考消息》1987年8月20日。 (12)《独家采访》,《参考消息》1988年12月2日。 (13)《时事社说中苏边界谈判取得进展——黑瞎子岛归属成为下轮谈判焦点》,《参考消息》1988年10月7日。 (14)《苏联官员说中苏第二轮边界谈判顺利——美联社说预计不会很快取得成果》,《参考消息》1987年8月20日。 (15)《独家采访》,《参考消息》1988年12月2日。 (16)《中苏两国团长谈边界谈判——外电认为中国谨慎而苏联显得较乐观》,《参考消息》1987年8月22日。 (17)《时事社说中苏边界谈判取得进展——黑瞎子岛归属成为下轮谈判焦点》,《参考消息》1988年10月7日。 (18)《来函照登》,《参考消息》1990年8月24日。 (19)盛世良:《中苏两国签署东段边界协定江泽民戈尔巴乔夫出席签字仪式》,《人民日报》1991年5月17日。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协定》(1991年5月16日签订,1992年3月16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俄卷)》(上),第116页。 (21)张亮、许恒声、胡锡进:《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22)眺法、阎月凡、孙伟:《中俄联合勘界进展顺利》,《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 (23)章文、呼涛、王一如:《黑瞎子岛归属尘埃落定 合作开发谨防陷入蝇头小利》,2008年10月14日,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hxi/2008-10/14/content_16651732.htm。 (24)《中俄划界工作画上句号》,《参考消息》2005年10月14日。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4年10月14日签订,2005年6月2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俄卷)》(下),第880页。 (26)《中俄划界工作画上句号》,《参考消息》2005年10月14日。 (27)周岩、呼涛、岳连国:《中俄和平解决所有边界问题〈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正式生效》,《人民日报》2005年6月3日。 (28)《80年变迁 黑瞎子岛的今天、昨天与明天》,2008年7月14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7/14/content_8541954_2.htm。 (29)《中国在黑瞎子岛勘界 鸡冠重回雄鸡版图》,2007年9月29日,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hxi/2007-09/29/content_16651489.htm。 (30)《俄开始拆除黑瞎子岛防御设施》,《参考消息》2007年1月6日。 (31)中俄两国原本计划于2008年8月对黑瞎子岛进行移交,由于当时中国正在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俄罗斯在处理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因此将时间更改至2008年10月。参考《专家谈俄归还黑瞎子岛内幕 中国民众可上岛居住》,2008年10月14日,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8-10/14/content_166104843.htm。 (32)钱彤:《中俄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5日。 (33)《中俄划界工作画上句号》,《参考消息》2005年10月14日。 (34)《中俄划界工作画上句号》,《参考消息》2005年10月14日。 (35)周岩、呼涛、岳连国:《中俄和平解决所有边界问题〈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正式生效》,《人民日报》2005年6月3日。 (36)赵五丈:《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亚洲周刊》2005年6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