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来的那一天,房间中飞舞的苍蝇数量突然间呈现出几何递增之势。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的驻地里生活着两种苍蝇,一种个头很大,身长近1厘米,有黑、绿两色,翅膀震动时发声极大,乃每日午觉的最大公敌。另一种就是立夏后常见的灰色小苍蝇,体形虽小,但胜在数量极多,喜欢和人“游戏”,且甚爱群戏,扰人清梦之害不减。 二十四花信风虽已吹完,陶寺村的温度却还未见到质的提升,大概是昼夜温差极大,因此并未能在体感上察觉到夏天到来的脚步。立夏这一天,北方尘暴突至,清晨时天色一改往日的透蓝,变的阴黄压抑起来。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尘暴只是过客,一日之后,便浩荡南去了。 ![]() 尘暴中用肚子比心的家燕 陶寺村的泡桐花花期已过,路旁的柏树倒显得越发苍翠挺拔起来。今日探方清理陶寺晚期的灰坑,灰坑旁是陶寺期的夯土城墙。夯土台上长了三棵柿子树,树径仅20多厘米,但貌似已度过了百年的光阴。树根深深扎进夯土层,与土壤细密的纠缠着,已然是生死不离的情深义重。随着夯土城墙的出露,这三棵陪伴了古城墙百年的柿树终于盼来了“老伙伴”声名远扬之日,不知今年的柿子会不会更加鲜甜呢? ![]() 三棵柿树和乘凉的工人及爬树的杨保平 陶寺村旁的土地上有很多老柿子树,年代久远。听村民说现在少有农人采摘鲜柿售卖,只因每日打工所得收入甚于卖柿所得,这些“人栽天养”无公害全天然绿色健康食品便可随人拾取。八月十五之后,柿子逐渐红透可食,十月天里是晒柿饼的好季节,那时候制作的柿饼软糯甜美,在邻近的临汾市里可以卖出好价钱。工地的梁会娟阿姨送给我一袋自家做的柿饼,是去年秋天制作,因得女主人匠心,保存至今也完好无缺,让我在来年夏日还得以一尝去年秋日丰收的滋味。橙红色的柿饼上裹着一层白霜,一口咬下,软糯的柿肉还微带弹性,有着蜜糖一样的味道。 ![]() 心灵手巧的梁会娟 因离别之日迫近,对于日常的点滴就越发珍惜起来。总是欲遮还羞的塔儿山,小路上遍布的臭蒿,柿子树正午投下的一片阴凉,酸枣树枯枝上急速飞跃的树麻雀……每一次对视都觉得是最后一次相遇,不知何日才能再会。 陶寺是一个十分容易让人留恋的地方,除了饱含历史和记忆的土地,还有必将在我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人们。清晨6点带我们在寒风中迎接穿越观测缝第一丝阳光的高江涛老师,在黄土陡坡攀爬时总让我走在前面画图有如神助的冯九生老师,每天6点起床为我们熬粥蒸馍用心烹调每一顿食物的赵晔老师,在工地为我们指点各类土壤和陶片的张官狮老师,还有和我一同跋涉十二公里,能一同大口吃瓜,也能共担烈日的赵帆帆、赵欢、杨保平和李斌。 ![]() 清晨的陶寺观象台(李斌摄) 在很多人眼中,黄土飞沙农田烈日不是最美丽的风光,更不是心中的向往,但如果有一天能有机会在这儿徜徉,你可以枕着蓝天白云醒来,伴着星辰睡去,在碧绿麦田旁的小道上漫步,在老柿树下乘凉。渴了在老乡家中讨一口甜井水,饿了配着油辣椒吃一个手制白面馍馍,也许你也会爱上这个生活着坚韧不屈的灵魂,能感受四季流动的地方。 ![]() 冯九生在工地随手画下陶寺早中晚三期扁壶器型变化图 ![]() 赵烨老师的手制水饺 人的一生必定经历许多聚散,在这不算漫长的道路上,我们会和很多人相识,然后很快分离,虽然是十分短暂的相遇,但实实在在刻下了一段轨迹。我想自己对于考古学的眷恋,除却对于未知过去的好奇,也有对于即将出现的“人事”的期盼。辗转于历史的足迹中,考古人总是能在那些充满着回忆的地方结下一段段新的羁绊。我们同陌生“人事”的际遇与考古人同逝去世界的际遇极为相似,在恰好的时间里,在五味交杂的惊喜中,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遇见一个“新”的故事,即是历史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 ![]() 欲语还羞的芍药(杨保平摄) 很多年后,这个故事在我们脑海之中只会留下一个个片段,可能是一个飘扬着红豆小米汤香味的早晨,可能是手铲下突然出现的布满纹饰的灰陶片,或是烈日之下勃勃生机的紫色野菊花,又或是一袋满载香甜的柿饼,当然也可能是一个被苍蝇吵醒昏昏欲睡的午后。这些神奇的片段,在脑海中载沉载浮,偶然一个瞬间,就会在眼前鲜明起来,搭载出我们的人生故事。就如灰坑中的一片片破碎陶片,地层中残存下的只言片语的历史片段,它们在不经意间,便构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历史。 ![]() 路旁的野菊花 没有人事能够永远留存,但是这些偶然出现的片段已经足够让我怀念珍惜,感谢考古,让我在恰当的时间里,遇到过去的故事,也经历着现在的故事,我坚信,这是一种赏赐。 ![]() 塔儿山—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我怀抱忐忑与期盼而来,满载着喜悦与感激而归,这已然是一段十分美好的相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