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引 言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这里是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海拔1800m左右。分布着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等各时期遗址。喇家遗址主要属于齐家文化, 经测定距今约4000年,喇家遗址发掘对于进一步认识这一区域4000年前后的文化走向和人类社会有着积极的重要学术意义,同时对于观察认识该区域的人地关系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属于齐家文化的喇家遗址,从20世纪末开始对此遗址进行发掘,经过若干年艰辛努力工作,初步揭示了遗址的原始概貌,尤其是发现了齐家文化时期的大面积灾难遗迹等重要文化遗迹和特殊现象——这是齐家文化考古研究约80年以来最新的和最重大的突破,填补了西北地区这一时期考古学的诸多空白。在考古学界及相关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和重要学术地位。这样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显著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特殊的文物保护价值。目前已经在遗址上修筑了永久性的保护陈列展室,就遗址本身而言,逐步改善并具备了适宜的外部环境,为遗址的保护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良好条件,更为这一史前遗址能够得到长期保存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就遗址目前的现有状态(自然界病害情况和人为的损坏原因等) ,对遗址和遗迹的外观展示效果进行了针对性的复原加固等保护措施。 1 保存现状 1. 1 房址 本次加固处理保护的共有四座房址( 3 号、4号、7 号、10 号) 。上述几座房址均是在2000 年和2001年发掘的,其基本形状都属于上部小底部大,即下方均不同程度地向外凹扩。经过数年来野外自然气候的温差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小型动物的扰动破坏、以及周边的农田灌溉向房址内流入了大量的水,使房址的地面和墙体遭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坏,四周墙体表层出现粉化脱落,局部甚至有严重坍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发掘清理时的原有面貌,影响了房址的完整程度和视觉效果。 3号房址( F3)现存残损口部呈不规则长方形,房内面积约10m2。房址的南壁和东壁南侧由于受农田灌溉的浸泡影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其中东壁坍塌的范围长100cm、高50cm、深40cm左右,上部平面距房壁20~30cm处,有一条南北走向长约200cm、宽3cm左右的裂缝。南壁则在靠近房址地面的根部坍塌的范围长260cm、高30cm、深20cm左右。而西壁上部平面距房壁40~50cm处,有一条长约200cm、宽2cm左右的不规则缝隙。 原文发表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5月 全文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