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卡约文化遗址探访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西海都市报 郑名富 参加讨论

    我从很远的地方走来,来到青海省的西宁市,我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探访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中国大名鼎鼎,享有盛誉。请问,它是哪里?好!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呀,就是湟中县李家山镇的卡约文化遗址。 
    卡约文化遗址,是1923年在湟中县云固川下的卡约村所发现的,过去它曾被列入寺洼文化系统,1949年,考古工作者决定把它与寺洼文化分开,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卡约文化(原称卡窑文化)。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所涉及的地区有民和、乐都、平安、西宁、互助、大通、海晏、刚察、同仁、湟中等10多个县、市,范围相当广泛,共发现200多处遗址或墓地,共发掘墓葬1000多座,其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
    在卡约文化遗址,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除生活用具陶器外,还有很多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有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还有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另外还发现了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根据这些文化遗物,我们可以对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作一些分析和研究,勾勒出大致的轮廓,这轮廓就是:当时人们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生活,畜牧业占有很大的比重,狩猎和采集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 
    当然这种经济生活构成,在如此广阔和自然条件区别很大的地域内,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些适宜于农业生产的黄土河谷地带,农业生产的比重自然会占得大些;在一些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的地方,畜牧业和狩猎经济的成分就占其主导地位,甚至还有游牧经济的形式存在。这些情况在墓葬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反映,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再如,墓中多次发现在四块牛蹄骨和一根尾声骨周围放上四只狗爪子或一个狗头。直观地看,这似乎是狗在忠实地守卫着畜群,再进一步想,这可见畜牧业和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关系该是多么密切! 
    在男性墓葬中通常随葬有铜刀、斧、戈、矛以及石、骨、铜制的箭头、箭箙等物,而女性墓葬中则常见骨针、骨管(针管)、石纺轮等物。这种现象说明男女性别不同,所以随葬的器物也就不同,又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即妇女主要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男子的主要职责则是经营畜牧业、狩猎业和部落的保卫活动。
    卡约文化距今有3000年,相当于我国中原的西周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1000年左右活动于河湟地区的古代居民只能是羌族。卡约文化的分布范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就是古代羌族的文化遗存。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曾经给周围地区以很大的影响,同时周围地区的各种文化也给中原地区文化以重要的影响,卡约文化也是这样。在青铜时代,羌族多次参加过重要的政治、军事行动,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也发挥过重大的影响,可谓是作用巨大。
    通过这次对卡约文化遗址的探访,让我知道了这个西宁市湟中县文化的灿烂以及其历史的厚重,湟中县很可爱,这一点儿也不虚假,而是确确切切真真实实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