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学习考古学的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新浪博客 陈胜前 参加讨论

    之所以想说这个问题,起因还是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六年级男孩子的父亲,我跟所有的为人父母者一样,希望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然而,现实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育几乎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最滞后的一个领域。从自己的孩子谈起,可以拷问我的真心,拷问我对教育的理解,自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学习考古学,究竟应该学习它的什么?
    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希望他平安、幸福,我希望他能学有所成。更具体一点,我希望他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他就能终生学习不辍;希望他能够喜欢读书——这样他就不会是一个精神贫乏的人;希望他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这样他就不会人云亦云;希望他能够学会生活——这样他就可以过得健康充实;我尤其希望他能够甄别,何其为真假、善恶、美丑。我绝不希望他做研究却没有从中体会到乐趣,做事仅仅是为了挣工资,生活除了活着乏善可言……
    回过头来再看考古学的学习,首先,我们需要在学习考古学的过程中得到乐趣,这其中有没有乐趣呢?我相信世上除了坏事,很少是没有乐趣的,关键是用心去体会。就像德波顿讲英国有个“高压输电塔鉴赏协会”一样,正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境与人同”。“上心”是学习考古学的基本要件,有了这个,才可以谈下面的。不然的话,这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钱途的专业,一项挖坟掘墓近似农民工的活计,一门几无科学性可言、枯燥透顶的学科。用心去琢磨的话,考古学还是有些东西可学的,只是我们目前学的内容与方法有点问题。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依赖某些基础学科、某些相关学科而存在。我们在学习考古学之前基本都经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即便如此,当我们开始学习考古学的时候,仍然会发现自己的基础好像有很多欠缺。这些往往都是与考古学最密切相关的学科联系在一起的,与考古学最亲近的是历史学、人类学,它们是兄弟关系;稍稍离开一点,还有不少的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考古学的大厦需要这些知识基础与关键柱梁,而且要把自己的考古学大厦盖好,知识基础一定要厚实,相关柱梁学科一定要组织合理。钱学森先生的百年之问犹言在耳:为什么我们不能出产最顶尖的科学家呢?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知识基础不扎实,学科组织不合理。所以,学习考古学,首先要学习的并不是考古学,而是基础知识,而是相关的支撑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学强调通才教育的原因。古往今来学习一门技艺,没有一上来就开始学习的,都需要学习很多相关的基础技艺,如学木匠的要先学磨斧子、开锯,学习认识木材,练习锯木板等等,大抵三四年后才可以学着做一把凳子这样简单的家具。我们是怎么学习考古学的呢?我们基本都是速成的!
    学什么东西都以得其理为先,所谓取法乎上是也。最广义地说,科学首先要追求真理;具体到某一学科,那就是追求这一学科范围内的真理。在社会、人文学科中讲真理有点可怕,基本等于强权的意思,但这并不是说社会、人文学科没有基本的原理。学经济学首先要学的是“经济学原理”,这是一门最基本的课程。学法学要学“法学原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无不如此,不过国内大多冠名为“某某导论”、“某某概论”。为什么不叫“原理”呢?我不甚明白,可能因为我们比较谦虚,没有觉得自己掌握了什么原理;也可能因为一说到这个,有点僭越的意思。“理”是思想的武器或工具,所谓给人金子不如告诉他点金之术,掌握原理也就是掌握点金之术,因为你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去做了,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考古学有没有“理”呢?我说过至少有五个层次的理,最基础是层面就有地层学、类型学这样有关考古特征的理,然后由关于考古材料形成过程的理,再就是通过考古材料推导人类行为的理,人类文化、行为、社会等存在的理,以及考古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层面上存在的最宏观的理。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学习考古学的人在这些方面受到的训练多不完整。有时即便接受了训练,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如此呢?不问为什么的考古学研究,自然是不需要研究“理”的,所以考古学许多时候看起来不像是一门学科,而只是一项体力劳动。
    说我们的学习中缺少“理”是确实,说缺少“理论”却不对。经过一二十年的教育,人人几乎都能发射空空导弹,就任何问题都可以来一通辩证法,正说,反说;普遍联系地说,特殊地说;历史地说,现实地说……。经过高考的学生基本都学会了这一套,经常看到部分学生就是这么写作业的。作为高考制度的经历者与牺牲品,我自己有切肤之痛,空疏已经成为了我们思维的一种结构,一种浑然不觉的存在。经历过一路考试沙场的人,基本是一个半残废的人,他就像电脑一样,需要格式化后才能学习新的东西。我记得有位艺术家说,他花了十年时间才把自己在大学四年所学呕吐出去。他的话让我冷汗淋漓,我所讲的东西学生是否需要花很多时间呕吐呢?所以,我不大敢说有什么东西教给学生,而只能说跟大家一起学习。这不是什么自谦的话,我们的的确确是在一起学习。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可以先说几句。一个切身的体会是,在我们真正学习考古学之前,也许我们还需要清理清理肠胃,抛弃一些思维定势,这样我们才能接受真正的“理”的探索。个人的经验,就是多比较,历史地看,横向比较着看,这样有助于发现我们自身的不足;另外,就是多自我剖析,无论男女,都要对自己狠一点,多问问为什么。对于我们有点传统的“大而化之”,最好的药方是逻辑、科学与实验,这也就是要借鉴西方学术的长处,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好比我们好用拟人化的表达,主客体混淆,科学的研究是不能接受的;再比如我们好为这个为那个,殊不知再崇高的理想也无法替代最简单的劳动。科学的态度强调客观,不用为了什么。一旦确定要为了什么,难免会刻意去寻求或接受某些观点。
    一方面是不讲“理”,另一方面是好空谈,两者表面上矛盾,却惊人和谐地共存。科学是治疗这两种病的良药。科学是当前我们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学习考古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一套科学的方法。田野考古学是科学的方法之一,其中的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是我们学习得最多的内容,实际上,真正理解与精通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考古学中科学方法非常多,而且是日新月异,往往是一个方法还没有弄通,另一个更热门的方法已经出现了。考古学的新方法大多与学科交叉相关,因为我们前面所说的基础方面的原因,所以学习新方法通常非常困难。比如说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又没有怎么玩过计算机,此时要学好考古统计方法就真的不那么容易了。匹兹堡大学的周南教授精于考古统计学,原以为他一定是学理科出身的,与他相谈后才知道,他是纯正的人类学专业毕业的,只是对考古统计比较感兴趣而已。因为美国的高中与大学文理分化很弱,所以他也就有了很好的数理基础。我们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说学习田野考古学不好,而是说我们所说的方法太狭窄。将科学的考古学简化为田野考古学在19世纪时或许可以称之为先进,到了21世纪还这么说,那就太落后了。经过大学考古的专业教育,常常感到方法上训练不足。有一部分可能需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还有一部分可能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参与到其他院系的课程中去。这后面一点在许多学校都不大现实,要不是没有相关课程,就是学生专业课程太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学习其他课程。这里面隐隐有一种担忧,就是怕学生学了其他系的课程,改弦更张连专业也换掉了。不过,通过将学生限定在田野考古的范畴内来学习,恐怕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特别根本的问题,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考古呢?前不久看了过新闻标题,说是中国学生的价值观得分极低。我对此丝毫也不怀疑,所以也懒得打开这条新闻。从小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上大学选专业也在其中。其实,对许多选择了考古的同学来说,考古是什么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的,只是后悔有点来不及了。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高中生能够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志愿,如果读了两年大学基础课之后再选择,我想许多同学还是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的。我不认为会没有人选择考古,虽然作为文科专业,挣钱有点少。有谁靠工资发财呢?这少是相对的,而且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本身就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而真正投入到事业中去的人,不论学什么,都不会挣钱(即使挣了很多钱,也没有多少用)。我们这个时代正处在社会转型中,价值观非常混乱。在现实浓重的利益氛围中,要求学生摆脱功利,的确勉为其难。然而,就像爱情婚姻一般,你愿意仅仅为实际利益而结婚,还是希望拥有真正的爱情呢?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有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因为实际利益无法替代理解,而没有相互理解的婚姻绝对是一种相互折磨。类似之,我们学习考古学的差别,最终还是落在了价值观上。我们学习考古学,一个重要的目的,也许还应该包括建立一个以之为“事业”的价值观!(2013-12-18 新浪博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