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晚清重臣肖像油画入藏首博 为荷兰画家后人捐赠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华文史网 文字:刘冕摄影: 参加讨论

    
    
    画家简介 胡博·华士,是荷兰最出色的肖像画画家之一,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绘制过肖像。他是欧洲最早开始重视有色人种肖像画的艺术家,也是惟一为慈禧画过像的男画家。
    现藏于颐和园的慈禧画像。
    现藏于颐和园的慈禧画像。
    6幅油画作品,100余年间环游世界,旅行8万余里后,再度省亲并将永久留驻在故乡。昨日,这段浪漫的故事在首都博物馆画上完美的句号,美国人休伯特·华士夫妇将其祖父——荷兰画家胡博·华士为袁世凯、庆亲王奕劻、李鸿章等晚清人士所作的画像捐赠给博物馆。 
    “不仅画作的旅程传奇,画作入藏首博也有故事。这还是博物馆首次接受外国友人的捐赠。”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这6幅作品中最具价值的是3位晚清重臣的肖像画。它们具有惟一性,因为目前所知并无同类画作传世。“整个入藏过程历时1年,而捐赠缘于一次颐和园油画的修复。”
    慈禧画像“作媒”
    找到画家后人
    2008年,颐和园一幅慈禧油画需要进行修复。一位受邀而来的荷兰专家惊讶地说:“画师技法很高超,我甚至通过油画可以感觉到慈禧脸上遮盖的脂粉质感,然而这位画家的名字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没准这是荷兰的第二位‘梵高’。”
    荷兰专家结束工作后,开始寻觅这位名叫胡博·华士画家的后人。最终,在美国,找到了胡博的孙子休伯特。“这位接近80岁的老人家中,仍然悬挂着七八幅祖父的画作,每一幅都堪称经典。”郭小凌透露,“休伯特却不知道,画上的人很多都是中国的大人物。”
    一时,媒体纷纷参与报道,专家开始研究胡博的个人史。这引起休伯特夫妇对祖父画作的关注,并因此产生把藏画送回它们诞生地的念头。
    美国耄耋夫妇
    亲自送画回“家”
    今年5月,6幅画作抵达首都机场。“但捐赠仪式拖延到9月进行,主要是由于休伯特夫妇都已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北京炎热的夏季不适合他们,而他们坚持亲自送画,所以选择此时进行。”昨日下午15时许,距捐赠发布会还有半小时,站在首博贵宾厅外,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小声解释,“老人现在还在倒时差,所以临时找个地方让他们休息一下,很不容易。”
    按照胡博自己的记述,他为各国权贵作画,都要留有副本。显然无论是庆亲王还是袁世凯的画像原作都交由本人保存。但在中文记载中,这些信息却集体失踪了。直到如今,6幅真迹在首博三层精品展厅内再次亮相。
    和照片同展出
    画像更为传神
    与清末时期的老照片中人物大多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相比。展出的6幅画作中,无论是耳熟能详的袁世凯、李鸿章,还是没有留下姓名的苏州贵族女子、满族青年,每一个人物都表情丰富,栩栩如生。
    “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有关。”郭小凌说,纵观中国传统美术史,人物肖像画的创作从未受到重视,只有历代皇族有少量画像。但外行看来,这些平面的画品略显死板。而西方绘画却钟情于人物刻画,欧洲中世纪以来不少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依靠油画记录描绘。“晚清,达官显贵首次接受外国画师为自己画肖像画,实际上也说明当时中国人自我认识的一种变化。”
    如今,展厅内,袁世凯、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的3幅肖像画前,分别展示着3人的老照片。“照片反而显得更呆板,当时的人显然还没有学会摆pose。”一位观众点评说。
    以袁世凯画像为例,照片中这位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正襟危坐,表情肃穆。反观油画,适逢39岁的袁世凯目光炯炯有神,虽然嘴唇紧闭,却难掩意气风发之势。“这时,他刚经历了戊戌政变,从无名小辈崛起为壮年政治家,这幅油画是其当时惟一真实形象,可谓弥足珍贵。”郭小凌说,“当时国人不能完全接受西方油画光影的处理,因此很多画作并不能百分百地反映出人物真实形象。然而这批画作却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人物状态,因此更为难得。”
    接受外国捐赠
    引导文物回流
    “此次活动将成为一个平台,积极促进海外文物回归祖国。”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说。
    在国外文物捐赠并没有严格国界限制,捐赠者更多关注的是受捐馆的保管环境、文物收藏特点等,而目前本市大部分博物馆的捐赠主要来自本土或者海外华人,首博首次接受外国友人捐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将鼓励和倡导更多博物馆尝试这种方式,促进更多海外文物的回流。”
    “首博具有先进的保管条件和出色的管理团队,有能力保管好捐赠文物,并一定能利用捐赠文物办好展览,以此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郭小凌透露,馆方正在与休伯特进行沟通,希望收藏其两幅蒙古喇嘛肖像。
    藏品故事  
    6幅画险入垃圾桶
    此次入藏的6幅肖像画,均创作于1898至1899年。之后,这些作品随着画家本人从北京辗转到了纽约。1935年,胡博·华士辞世,享年80岁。这些画作又随着他的儿子从纽约迁至巴黎。
    1974年,胡博·华士先生的儿子去世,其孙休伯特与母亲到巴黎画室清理遗物,发现了包括这6幅画在内的34幅遗作。休伯特回忆,当他与母亲在巴黎画室中见到祖父的遗作时,所有作品都布满尘土,肮脏不堪。其母曾建议把它们当做垃圾扔掉,休伯特却“鬼使神差”地坚持把画运回美国,存放在车库里。
    1985年,休伯特转向美国西海岸谋生,这批画跟着主人横越北美大陆,落户在加州的圣巴巴拉市。
    他公司里有位德裔会计的岳父是油画修复师。休伯特把一幅灰暗不清、生满虫子的画作交给会计的岳父清理,结果还原出美妙的作品。修复师告诉休伯特,其祖父的画使用了上乘的画布与油彩,画艺也了得。于是,休伯特委托他费时两年复原了其中30幅,包括捐赠首博的6幅。“此后,这些画作再也没有进行过清洗,如今却依然光鲜。”郭小凌说。
    谜题待解  
    异国画家如何得到权贵青睐
    胡博·华士曾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造访中国。前一次是个人旅行,他获得为袁世凯等晚清权贵画像的机会。后一次是受清政府之邀,专程为慈禧画像。
    “画家最初抵达外蒙古,后到朝鲜半岛,留下了被韩国国家博物馆微博视为珍藏的李朝国王高宗画像等作品。之后进入中国境内。”郭小凌说,试想一位陌生的异国画家,完全不通东亚诸国的语言,在翻译稀少的时代,如何同当地贵族进行交流,如何能得到晚清重臣的青睐,为他们先后作画,以及如何作画,如何对话,都有无数情节与内涵值得史家解读。
    慈禧的两张脸哪个更真实
    胡博·华士曾经为慈禧绘制了两幅油画肖像,然而两位“慈禧”不仅气质迥异,连容貌细节都有差别。到底哪幅画,才更接近晚年慈禧的真实面貌呢?这是画家留给后人的一个谜题。
    1905年,荷兰画家胡博·华士受邀第二次到中国,成为第一位给老佛爷画像的西方男性画家。
    这次邀请,源于胡博·华士第一次的中国之行。当时,他曾经为庆亲王奕劻等画像,并曾提出想为慈禧和光绪画像,但没有得到回应。后来,慈禧命人邀胡博·华士来中国为自己画像,其原因据说是因为看到了胡博为奕劻所绘肖像,十分欣赏。
    据史料记载,1905年6月,经伍廷芳邀请,胡博来到北京为慈禧作画,但只给四次见面机会。胡博记述称,从兵部衙门随同伍廷芳和载振前去画像,“走入城关,看到荷塘环绕花园,乘小船进入,而后在殿宇中等待太后的到来。”后专家推测,胡博作画的地点是中南海,在当时慈禧经常居住的仪鸾殿附近。
    第二次见面时,慈禧从座椅上站起,走过来看画家画得如何。她对眉毛形状不太满意,并且不希望眼睛和鼻子部分有阴影存在,脸上皱纹也要去掉。
    之后,胡博奋战了两个月完成了画稿。这一次,慈禧又提出眼睛要向上睁开一点。这样,再次修改的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如今,这幅油画藏于颐和园。画中的慈禧坐在硬木靠椅上,神态安详,显得保养极好。然而,这并非胡博为慈禧所画的惟一肖像。他在巴黎画廊还曾展出了另一幅慈禧的画像。画中的慈禧完全没有颐和园所存油画中的慈祥温和,而是带着咄咄逼人的表情。
    曾有报刊评价此画——“最佳处就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这幅画现存于美国。
    两幅画中,哪一幅更接近真实的慈禧呢?
    胡博·华士为慈禧画像的机会只有一次。由此可以推断,两幅画像,描绘的都是1905年的慈禧,是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显然,在巴黎展出的那幅慈禧肖像,更为符合这个年龄。
    然而,也有与此结论相反的证据。现存当时慈禧的照片中,其形象与颐和园的画像更为接近。胡博在回忆中提到,他最初试图绘制的慈禧肖像,是“希望画成背景较暗,略带神秘色彩的图画”。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正是如此。也许这幅画才是胡博心中理想的创造。
    袁世凯肖像
    袁世凯肖像
    袁世凯肖像
    旅行期间,胡博·华士在天津结识了一位名叫诺曼·穆泽的挪威上校。诺曼1887年来到中国,谙熟中文,加入军队并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诺曼负责训练骑兵、设计军服并给新军司令袁世凯做军事顾问。 
    诺曼把胡博·华士带到天津小站军营,引荐给正在那里操练新军的袁世凯。时值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夕,军中弥漫着浓烈的反洋情绪,诺曼怕胡博·华士受 到伤害,于是陪伴左右寸步不离。尽管士兵们并不友好,但袁世凯待胡博·华士为上宾,他愿意每天早晨腾出一点时间,坐下来给画家当模特。此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胡博·华士或许想不到,眼前这位四十岁的模特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后来不仅登上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还于1916年复辟帝制,做了 83天的洪宪皇帝。
    李鸿章肖像
    李鸿章肖像
    李鸿章肖像
    这幅画上的人物是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在清末政治舞台上异常活跃,积极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大力提倡洋务运动。李鸿章身居要职,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有力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
    这幅画尺寸非常小,用笔简洁概括,因此可能是胡博·华士的习作。李鸿章是否亲自给他做过模特无法查证,但根据胡博·华士收藏有李鸿章照片这一事实推断,此画很可能是参考照片绘成的临摹之作。
    胡博·华士有没有创作过大幅的李鸿章画像亦无法明确,即便创作过,也可能很早就卖掉了,不知踪迹,所以目前存世的由胡博·华士绘制的李鸿章油画肖像或许仅此一幅。
    庆亲王奕劻肖像
    庆亲王奕劻肖像
    庆亲王奕劻肖像
    胡博·华士梦想着让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或朝廷大员成为他的模特。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当时的中国人迷信地认为,如果面貌让人如实地画下来会很不吉利。
    但胡博·华士知难而进,他积极奔走于各国驻华使馆,请外交官们帮他牵线搭桥。最终,还是好友诺曼·穆泽的努力起了作用,“手眼通天”的袁世凯则为胡博·华士打开了前往紫禁城的大门。
    时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庆亲王奕劻接受了胡博·华士的请求,耐心地给他做模特。胡博·华士照着奕劻画了两幅一模一样的肖像,一幅由自己保留,另一幅交给亲王做纪念。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胡博·华士自己收藏的那幅,而留在中国的那幅如今不知去向。
    满族青年肖像
    满族青年肖像
    满族青年肖像
    胡博·华士夫妇曾在上海过冬,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居住。这所大学堪称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当时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的子女前来求学。
    胡博以该校学生为模特,进行写实油画创作。这幅肖像描绘的,就是一位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满族青年,白皙的皮肤、圆润的脸庞、轩昂的表情,使他有别于清末穷苦百姓普遍具有的羸弱形象。
    苏州贵族女子肖像
    苏州贵族女子肖像
    苏州贵族女子肖像
    “自古苏杭出美女”,胡博·华士也曾专门找了一位来自苏州上层社会的女学生做模特,以表现中国人心目中典型美女的形象。
    画中女子被置于较为强烈的明暗对比中,五官轮廓准确鲜明。她落落大方、怡然恬静、似笑非笑、双眸如水,散发着中国古代仕女的端庄气质。
    福建水师军官之女肖像
    福建水师军官之女肖像
    福建水师军官之女肖像
    画上的女孩芳龄18岁,是福州的女大学生,据说是福建水师一个军官的女儿。
    胡博·华士夫人精心安排她到家中做客。画家迅速捕捉了女孩子走进门时的婀娜仪态:她双臂微微伸展,以克服缠足造成的行动不便,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她的衣着与发饰富丽堂皇,体现了大家闺秀的特殊身份。
    (资料来源:2011年09月07日 13:47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