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柳林滩出土石犀管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左 启 参加讨论

    最近,于四川绵阳三台城北柳林滩出土的一尊石犀,经2010年4月7日《绵阳日报》报道后,业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现应热心人之请,特就其为何以石犀镇水,是唐宋造还是明清造,是否有可能与“开成移江”相关等3个方面议论焦点,发表几点个人意见。
    一、为何以石犀镇水?
    中国古代有以石牛镇水的传统民俗。《太平广记》记载:“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李)冰乃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学术界有权威专家认为,以石牛镇水之俗,很可能由李冰变化“牛形”入水戮蛟的传说演生而来。另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旧传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时守蜀,作五石牛以压水怪。”如此看来,以石牛镇水之俗,早在李冰守蜀之时便已十分盛行,足见其产生另有源头,而且其产生时间理应更早。
    出土文物表明,先秦和秦汉时的镇水石牛,其造形与常见的农家水牛十分相似。柳林滩出土的虽为犀牛,仍然应该是以石牛镇水的先秦或秦汉古俗不无创造性的传承。“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在我国古人心目中,“犀”乃神兽,其“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故曰“灵犀”(《辞源》)。甚至有人认为,“犀”可以“通天”,其角“可以破水”(《康熙字典》)。足见,以“犀”代“牛”镇水,不但在兽的类别上与“牛”保持了一致,在形体上也彼此接近,而且还有相当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是唐宋造还是明清造?
    实地考察发现,石犀出土点位于柳林滩遗址(老明台电站一带)上游约1.5公里处的涪江主航道水底。根据古代镇水石牛例置于险滩,坠水重物受水力冲刷逆向推移的力学原理等推测,柳林滩石犀最初应置于柳林滩崖畔高地,后因洪水等因素坠入涪江,而其坠水时间至少已在八九百年以上,至于其建造时间,则显然应该更早。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石犀右侧胸腹下部发现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十分光滑的圆形坑窝。这是石犀坠水后,阻挡水流,形成急湍漩流,漩流再带动沙、石长期磨砺的结果。根据这些圆滑坑窝的大小和深浅程度等推测,其形成一般需要上千年时间。
    三、是否与“开成移江”有关?
    据唐代文学家孙樵所撰《移江记》记载,移江前的梓州,“涪缭于郪(唐时郪县城,即今三台县城),迫城如蟠”。“岁杀州民,官以为忧。”意即涪江缭绕州城,犹如迫近城墙的一条蟠龙,每年都要伤害百姓的性命,地方官把它当成了心腹大患。唐开成五年(840年),东川节度使郑复“命武吏发卒三千,”将涪水从柳林滩下游(今新渡口)向东推移“三里”,于今涪江东岸山麓由北向南,“别为新江。使东北注流五里,复汇而东”;“使水道与城相远,以薄江怒”。竣工之后不久,“水果大至”,虽漫过防洪堤,而“不能病民”,意即不能再为百姓带来忧患。移江防洪,大见成效。而且“旧江遂墟,凡得田五百亩”。今三台北坝1/3的农田,应由当时的涪江故道在开成移江后所形成。在今蓝剑广场至刘家濠一带,仍有涪江故道遗迹保存。对于郑复的移江之举,当时的“有司劾其不先白”,即弹劾他没有事前请示,先斩后奏,皇上因而下诏“夺俸钱一月之半”。唯有著名诗人贾岛,时任长江(今蓬溪县)主簿,在其《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中,热情称赞此举是“岩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然而,“开成移江”并非一帆风顺。据唐人记载,在“役兴三月,功不可就”之际,地方官吏和州城百姓议论纷纭。有人认为,涪江本是“夏王鞭促万灵”,意即是大禹用神鞭驱赶万千神灵开通的“百川”之一,十分怀疑郑复仅凭借“三千”士卒之力,就能改变“夏王”之“迹”,甚至认为“非徒无功,抑有后灾”。幸亏郑复意志坚定,并及时采取强硬措施,“杖杀左右有所贰事者”,“鞭官吏有所阻政者”,“视政加猛,决狱加断”,并发布告示明令:“民敢横议者死”!终于“使民心大栗,群舌如斩”,“未几,而新江告成”。了解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州城北郊涪江险滩柳林滩之上,建造石犀镇水,既可能是郑复在尽量满足州人的民俗宗教文化心理需求。因此,也可以说,柳林滩的镇水石犀牛很可能正是东川节度使郑复在完成“开成移江”工程时,为消除地方百姓关于移江工程是仅凭凡力“改夏王迹”“非徒无功,抑有后灾”心理阴影而被迫打出的一张民俗宗教文化的“王牌”。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06日第6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