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克其农业经济发达,已形成以农为主,农、牧、果相接合的经济特点。1996年,全乡各项经济总收入1118.08万元,人均收入747.6元。 铁克其乡有23个清真寺,总建筑面积4342.8平方米,宗教人士148人(其中包括职业宗教人士、业余宗教人士),1997年清真寺总收入24250元。 笔者所考查的清真寺为吾斯屯恰其村清真寺。该寺占地420平方米,1997年募捐等收入5000余元。该寺所在的村是纯农业村,维吾尔族常住户口有250户、650人;其中男330人,女320人,有业余宗教人士5人,至1997年,Jamaat群体成员中有9人去朝觐过。 3.城镇社区——老街区 老街区位于市中心南部,包括其兰巴格等15条街巷,历来是库尔勒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7036户、26708人。其中维吾尔族8594人,汉族16638人,回族1073人,蒙古族246人,其他民族157人,男13122人,女13586人。(注:库尔勒市团结办事处统计资料。) 进入八十年代,老街区形成了葵花桥、团结路为中心的商业带,1996年有商业网点256个,从业人员3508人,营业额168万元。 老街区有清真寺12座,其中维吾尔族清真寺10座,回族清真寺2座,总面积2887.79平方米,有宗教人士96人(其中包括职业和业余宗教人士),1996年这此清真寺寺产总收入40000余元。 笔者所调查的清真寺位于其兰巴格街海热木巴格5组,占地748平方米,1997年该寺总收入11000余元。海热木巴格5组维吾尔族常住户有130户、355人,男185人,女170人,有职业宗教人士10人。多数居民从事商业、手工业,也有一部分城市化的农民。至1997年,海热木巴格清真寺Jamaat群体成员中有15人朝觐过。 一、jamaat群体介绍 1.Jamaat一词的语义内涵 "Jamaat"一词是源于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在阿拉语里表示“一群”、“一批”、“集中”之意。(注:袁义芬、周文世编,《阿拉伯语——汉语袖珍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264页。)现代维吾尔语书面语中一般用来表示“公众”、“大众”、“公共”之意。(注:陈世明、廖泽余主编,《实用维汉词典》,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6页。)如维吾尔语表示“公安局”、“公众事业”等合成词时,都要用Jamaat一词来表示“公”字之意。《维吾尔语详解词典》对该词有两种义项的解释:一、指以共同的意志和目标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大众、众人、群众。二、指在一个教长[imam]领读下做礼拜的人们。(注:阿布利孜·牙库甫等编,《维吾尔语详解词典》,民族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第2卷,第532页。)笔者考查的就是义项二中所指的人群。 2.Jamaat群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形成 维吾尔族Jamaat群体是以清真寺为活动中心,以哈提甫、买森、穆特外力、加里甫开西及部分有威望的“乡老”形成的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及一些普通的信教群众围绕教长[imam]所构成的组织松散的小群体。他们只要在寺内日礼五拜,并能较为严格的奉行教义教规,就会成为Jamaat群体的一员。 Jamaat群体的形成具备下列条件: a:有一定数量的信教群众。 b:有一座宗教活动中心——清真寺。 c:有一个统领教务的教长[imam]。 d:有一定数量的清真寺管理人员和由这些人形成的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 e:Jamaat群体必须严格地、虔诚地履行宗教教义和教规,尤其是日常礼拜。 f:能在节日、婚丧嫁娶等诸活动中主持宗教仪式。 笔者之所以称Jamaat是一个小群体,是因为Jamaat群体人数少,(三个寺坊分别为州煤矿42人、海热木巴格60人、吾斯屯恰其55人,占各寺坊维吾尔总人口数的2.7%、8.4%、16%)群体之间能够面对面地交往和接触。他们有共同的活动、一定的结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规范,并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Jamaat群体的这些性质正好符合了社会学中所说的“小群体”的概念。 Jamaat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规范,以《古兰经》、《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价值观和规范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揉合了维吾尔传统文化。 Jamaat群体的结构如Jamaat群体在维吾尔宗教社会中的结构图所示:见(图1) Jamaat群体与上层职业宗教人士并没有隶属关系,仅仅是在寻求本坊教长无法解答的问题、培养宗教接班人、寻求新的宗教知识时与职业宗教人士交往接触。 笔者所调查的州煤矿清真寺没有穆特瓦力,先前管财政的穆特瓦力于1995去世,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寺财务由依玛木代管。另外,州煤矿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未成立。 Jamaat群体内“权威”的获得或实施都须由其普通成员承认,因为普通成员是Jamaat群体成员的多数,在多数寺坊他们有权不承认不合众意的教长,另请教长。有关Jamaat群体内部的结构,有:Jamaat群体内部结构表可以进一步说明,见(图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