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哈德江]维吾尔族Jamaat群体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哈德江 参加讨论

    天课是伊斯兰教的宗教税。维吾尔族交纳天课主要有乌修尔[oxur](十一税)、扎卡提[zakat](四十一税)等几教种形式,解放后废止,但其形式变为捐助方式。。主要由寺坊内的人自觉自愿地交给清真寺及贫穷者,交给清真寺的天课由Jamaat群体用于各项事务,成为一种清真寺收入来源。当今,交纳天课的主要形式及情况如三个社区Jamaat群体成员及普通教众1996年交纳天课情况调查表图4所示:
    (图4)三个社区Jamaat群体成员及普通教众1996年交纳天课情况调查表(单位:元)
    寺坊 收入项目及数额 古乐邦节交纳的天课 肉孜节交纳的天课 人们自愿捐献的天课 清真寺寺产经营收入
    州煤矿清真寺      7000     600      300        无
    海热木巴格清真寺    5000     2000      700        10000
    吾斯屯恰其清真寺    2000     1500      500        无
    穆斯林在平生能够朝觐一次,不仅是最大的愿望,而且还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能力的影响,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人很少。
    一年封一个月斋,也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完成这一功课的呢?下面,笔者通过三个社区朝觐人数、封斋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核实各社区人对这两大“功课”的积极态度。请看三个社区至1997为止朝觐人数及1997年封斋状况调查表图5:
    (图5)三个社区至1997为止朝觐人数及1997年封斋状况调查表
    寺坊/类别/百分数   煤矿   老街区   铁克其乡
    朝觐人数    1     15      9
             朝觐人年均收入   5000元  15000元   10000元
    三个寺坊人们封斋状况:(占总人数的%比为)  约30%  约80%     约50%
    以上资料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库尔勒三个不同社区维吾尔族Jamaat群体成员信仰现状。在这三个社区中,笔者发现,信仰活动较强烈、上层宗教人士和宗教学者较集中的要属城市社区,而在这些方面相对弱的要属农村社区。有趣的是,每年的农忙季节,农村社区清真寺就没有Jamaat群体聚集礼拜了。
    三、Jamaat群体成员威信的树立
    Jamaat群体成员在寺坊内有相当的威信,其威信的树立并不仅仅是因为虔诚的信仰、规范的道德、宗教学识、人生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Jamaat群体成员对该社区宗教事务及群众需求的热心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伊斯兰这种宗教文化在民间占主导的特征。Jamaat群体中,因教长是“权威”的核心,在群体中起着“牵头”作用,所以教长权威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寺坊内清真寺教长的选定条件是比较苛刻的。作为教长,其信仰必须虔诚,在生活、做人、处事各方面必须能严格按照教义教规行事,在教义教规的履行上必须能为人表率,又要比社区内的其他人更“精通”教义,能以伊斯兰教的标准解答寺坊内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规范他们的生活行为,能以标准的《古兰经》朗诵法[tajwit]诵读《古兰经》,领读各种礼拜(聚礼会礼拜、殡礼拜及每日的五拜),并能够在聚礼、会礼拜上讲“太不力克”[teblik],(注:[teblik]:在聚礼日、会礼日教长或哈提甫给来礼拜的教众讲解《古兰经》、《圣训》及历代有关阐释这两本经典的著作,通过这种方法在清真寺里宣教。)能够主持各种宗教仪式或活动。教长的宗教学识越丰富,在教众中越容易获得威望。
    文革期间,州煤矿清真寺教长,曾多次在各种场合里喝过酒,后来作了教长后,初期在教众中并没有很高的威望,尤其在劝导青年人戒酒方面,其影响力微乎其微。州煤矿的年青人喝酒时常把有关教长喝酒的故事挂在嘴边,作为“抚慰”自己罪恶感的“借口”,并说自己老了也像教长一样“忏悔”就行了。针对这种情况,教长利用礼拜后及讲瓦尔孜的时间,增加宣讲《古兰经》及《圣训》中有关戒酒的训令,在Jamaat群体中造成了相当的舆论。于是Jamaat群体成员对自己的孩子加紧管教,孩子如有酗酒,就用打骂等方式施加压力。年青人因受不住这种压力,想方设法进行“反抗”,几次把教长的长子叫出去灌醉后,送到教长家门口“溜掉”。从此,传出了教长的孩子也喝酒的“消息”,这更加削弱了教长的威望。教长就索性停止在清真寺内宣讲戒酒训令,并多次在Jamaat群体成员中当众申明,自己没有这样的儿子,要断绝父子关系。在后来几年当中,教长因全身心投入到寺坊内的公益事务中,他的“业绩”逐渐被人们认可,抹去了他过去所犯的“罪行”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阴影”,故其威信也逐渐升高。
    州煤矿工人A某,年青时代受过正规的经堂教育,文革时却酗酒成风。据说,有一次厌烦的妻子乘A某喝醉酒时把他放到手推车上,“倒”进垃圾坑里去了。文革后,他开始戒酒礼拜,信仰十分虔诚。因煤矿受过正规经堂教育的人不多,有几次教长不在时,他主动上前领拜,遭到Jamaat群体众人们的拒绝。
    在60年代“破四旧”期间,州煤矿工人E某参加过焚烧《古兰经》的运动。文革后也开始“忏悔”,坚持礼五拜,并下功夫学会了《古兰经》诵读法。某次因教长外出,没有合适的人领拜,他就主动上前领拜,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跟着礼拜,而另一些人则退出拜堂到寺院子里自行礼拜。教长回来后,Jamaat群体成员们纷纷“诉苦”说:“你不在害得我们很多人跟烧过《古兰经》的伪信者(注:阿拉伯语:伪言者,叛徒之意。)做了礼拜……
    由此,我们得知Jamaat群体成员对伊玛木的选定条件非常苛刻,如果该寺坊中找不到合适的教长人选,也从外地请专职阿訇来当教长。有的寺坊Jamaat群体成员为了培养未来教长人选,而选本寺坊内的人去宗教学识较高的阿訇处受“正规”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