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马昌仪]论猪的文化品格(6)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学苑出版社网站 马昌仪 参加讨论

    中国东北齐齐哈尔克东县流传一则《猪老道》的传说,说的是克东县东北二克山上有一老道庙,叫聚仙宫。传说有一年腊月,李二家的猪跑到聚仙宫,前蹄下跪,双眼流泪,向道士求救,道士把猪收下,养在庙中。猪跟着道士外出化缘、购物。后来只要把口袋挂在猪脖子上,猪便单独外出化缘,人称“猪老道”。猪老死后,道士为之超度。当地百姓与黑猪建立了深厚感情,据说自此以后,克东人过年只杀白猪。
    猪是农家的恩人。四川成都青白江地区的种田人把猪称为“猪二爸”,初一十五都要祭猪大神。河南桐柏县的农民把猪神化了,说猪曾经帮助一个穷苦的农民娶媳妇。
    猪化身为泉,大旱不竭,造福于人的故事在四川广为流传,被尊之为猪母佛。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猪母佛记》记录了猪母佛之神奇异象及川人对猪母的崇敬心情。
    眉州青神县道侧有一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蜀人谓牝猪为母,而立佛堂其上,故以名之。泉出石上,深不及二尺,大旱不竭,而二鲤莫有见者。余一日偶见之,以告妻兄王愿,愿深疑,意余之诞也。余亦不平其见疑,因与愿祷于泉上曰,余若不诞者,鱼当复见,已而二鲤复出。愿大惊,再拜谢罪而去。此地应为灵异。(《古今图书集成》第492册)
    在这里,猪被神化称之为猪母佛,神猪化身为泉,泉中的两条鲤鱼也被尊之为猪龙。猪龙之名使我们想起中国辽西红山文化出土的被称为猪龙的玉饰。这一珍贵玉饰从正面看,头部似猪,两耳竖起,两眼相对圆睁,吻部前突,口微张。这类玉器悬挂于胸前,有祥瑞、压邪的作用。眉州青神县小佛屋泉水中名为猪龙之二鲤,就是猪母佛的化身,平时难得见到,同样具有祥瑞、吉祥的信仰功能。
    (二)宝猪类故事
    猪是财富的标志,又是宝物的象征。《礼记·曲礼》曰:“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古人便以猪头骨或以猪下颚骨代表猪的个体随葬,是主人财富和身份的标志。唐张《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因而称猪为“乌金”。山东荣成一带乡间,至今还流传正月十五捏生肖的风俗,当地人称为捏属。材料用大豆磨成的细面,捏成的生肖动物背上有小碗,以便盛油装灯捻点燃之用。马与猪背上的一小碗,一般捏成元宝形状,叫法也有讲究,叫做“金驹银猪驮宝来”(吴裕成,1992:277)。可见猪与财富相联的观念在各个时代都很普遍。
    民间故事中的一类宝猪型故事,生动地反映了猪是财富,又是宝物,猪会为人创造财富或带来财富的农民式的幻想。这类故事从内容来看,又可分为两个类型。
    第一类,可以称之为神猪宝盆型。以北京大兴县流传的《神猪和宝盆》最具代表性。一个叫百岁的孤儿捡回一小猪崽,与之相依为命。半年过去,小猪长成百八十斤重的克郎猪。这头神猪帮助小猪倌找到一块冬天长着猪草,永远割不完的神地;找到一个永远吃不完的猪食槽子。最后,在财主欺侮百岁时,神猪让百岁骑在它身上逃走。这则故事为生活在最底层的孤儿、小养猪倌找到一方幻想的乐土。小养猪倌所期待的,或者说神猪所能给予的,仅仅是割不完的猪草,吃不完的猪食,有灾难时可以骑着它逃走。多么可怜的幻想,而这种最低级的幻想却是许多农民过去所难以企及、无法实现的。
    山东枣庄地区流传一则《猪龙桥》的故事,说清朝时山西的猪便宜,一山西人买了一大群猪,赶到山东卖,来到枣庄税郭镇,当时此地没人养猪,因此一下子就卖掉了。奇怪的是每天天一亮,山西人跟前又有一大群猪,卖了又有,如是者一连十天。这人发了财,认为是猪龙保佑,便在此地修了一座猪龙桥。在这里,猪龙同样是对有神奇功能的猪的尊称,有祥瑞、纳福的象征含义。福建顺昌的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名叫杨八癫的养了一头猪,杀了,想要多少肉就有多少肉,几个县的人过中秋节要用的肉都由这头猪供应。台湾鲁凯人流传的故事说,从前人要吃猪肉,不必杀猪,只要把猪叫来,在它身上拔下几根毛,放在锅里盖好,一会儿便有香喷喷的猪肉吃了。神猪所能给予人的,仅此而已!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屙金型。以四川涪陵武隆县流传的故事《猪头石》为代表。早年有好心的母子二人照顾一瞎叫化子。叫化子变成猪,每天在他家屙一锭银子。后来,财主来抢,猪把财主踢下山崖,自己变成一头石猪。四川渠县金竹乡流传的《金猪与金竹》中说,爷孙二人外出打猎,在一山洞中歇息,遇一长胡子神仙。神仙告诉他们,山洞外有一金猪,每天早上能吐金子。爷孙二人把金子送给了老乡。
    白族的《三塔·金鸡·金猪》{1}是一个复合型故事,说的是南诏期间,有一位名叫尉迟恭韬的神匠在大理建造三塔,住在一户无儿无女的善良的渔民家,临走时,为答谢这老两口,送了两块麦面粑粑给他们。老奶奶把粑粑掰给大公鸡、母猪和六头小猪吃了。谁知公鸡和猪立即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和金猪。金鸡飞到了三塔顶,金猪也在众人的追赶之中冲进洱海的深渊之中。老两口发现猪圈里的猪粪变成了金锭,他们把金子送给穷苦老乡,自己仍外出打鱼,打鱼时又捞到了拴金猪的金链,金猪群沿着洱海,经过邓川、七里河,直奔洱源茈碧湖,沿途给白族百姓带来了富足和平安。
    (三)逗金猪类故事(又称识宝、蹩宝传说)
    逗金猪类故事因识宝人介入其中,故称识宝传说;又因猪的神奇价值要靠“逗”和“蹩”去开发引导,也就是说,必须“以宝引宝”,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又称逗金猪传说或蹩宝传说。当代流传的逗金猪类故事,由于引宝的“引子”不同,可分为两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