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勃]白居易的节日生活(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学苑出版社网站 张勃 参加讨论

    情境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和节俗、时尚、个体的生命意识、个体的身份、社会网络、人生经历、个体的选择等一样,都是个体节日生活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其他构成要素共同作用的诱因。所谓触景生情,所谓情因景生,都是说在特定的情境中,个体的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鼻之所嗅、手之所触等会诱发人们的某种情绪和行为,这些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乃是若干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白居易的节日生活来说,同样如此。比如上面提到的元和十二年三月三日,白居易因登上庾亮楼而想起好友庾敬休,就是节俗规则、其社会网络、人生经历等多种要素在情境的诱发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我们在对白居易的节日生活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构成因素。可以看出,一方面,白居易基本上遵循着传统的节日框架而进行他的节日生活,他的节日生活也多含有已经模式化、传承久远的节俗内容,节日情感也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另一方面,他的节日生活并非完全模式化的,而呈现出此时与彼时的不同,节日情感亦丰富多变,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就只是白居易的节日生活。所以如此,乃在于白居易的节日生活中独有的不同的构成因素。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构成因素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共同整合而成节日生活。但它们的整合不是依靠诸因素的自身,所有这些要素本身都不会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只能是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节日生活。白居易的节日生活正是白居易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将节俗、时尚、个体的生命意识、个体的身份、社会网络、人生经历、个体的选择等要素整合起来而形成的。
    三、一点思考:个体的实践与节俗的传承和变迁
    研究者一般认为节俗是超个体的文化,节俗的传承与变迁是群体的作用,而很少注意个体在其中的能动性。但白居易的节俗实践却表明,无论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扮演了一个节俗传承者和变异者的角色。
    毫无疑问,在白居易生活的中唐社会,一些早已经约定俗成的具有指导性的节俗规则正在被白居易周围的人操作着、实践着。自小在别人的节俗实践中成长的白居易在懵懂无知时就已经参与了节日活动,也因而参与了节日活动的传承和享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他在耳闻目濡和亲身经历对节日习俗规则的实践中长大时,这些超个人的习俗规则已经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节日安排成为他安排自己生活的基本时间框架,传统的节日活动成为他的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节日情感流露直接影响着他对时间进而对生命的感知。在白居易的节日诗文里,我们从来看不到他对既定节日之存在表现出丝毫的异议,我们看到的总是他津津乐道于自己在这些节日中的生活和情感以及由此显示出的对于传统节日和节俗活动的认同。自然,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并非仅仅对他自己有意义,因为对节俗的遵从使得他的节日生活很大程度上成为对既有节俗惯制的展示,这些展示出来的习俗惯制正为他人提供了习仿的内容(当然,白居易对自己节日生活的书写也是对节俗惯制的展示,而且这个展示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节俗惯制也便通过俗民个体的实践在这习仿和被习仿中传承下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居易自然无愧于传承者的称呼。
    但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白居易并不只是一个传承者,他还是一个参与并促进节俗变异的人。前面我们列举了白居易节日生活的诸多因素,可以说明他的节日生活之形成绝非来自对节俗规范的无选择地盲目遵从,事实上,他总是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过节的方式和内容。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白居易对过节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既在既有节俗规则中进行,亦在既有节俗规则外进行。个体对于过节方式和过节内容在既有节俗外进行选择,不仅会导致个体节日生活的变化以及与他者的不同,甚至有可能成为新节俗的生长点,成为促进节俗变异的重要力量。因为,同样通过其节日生活展示出来的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非节俗活动也完全可以成为别人习仿的对象。
    白居易只是众多唐代人中的一个,虽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其实每一个唐代人都过着自己的节日生活。他们的节日生活丰富着节日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节日生活,传统节俗规则不断被认同和利用,也便得以在变异和差异中不断传承。同样地,传统节俗规则中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被个体所打破,以致在传承中不断出现变异。
    总之,在笔者看来,尽管习俗是超个体的文化,但习俗的形成、传承或变异并不能靠习俗自身来完成,而只能依靠一个个的俗民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节俗的形成,难道不是因为先有一定数量的人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被迫)了在某一节日中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节俗的传承,难道不是因为有一定数量的人在同一个节日里不约而同地遵循了业已存在的习俗惯制?而节俗的变异,难道不是因为有一定数量的人全部或部分地放弃了(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被迫)对原有节俗惯制的遵循而从事了新的特定的活动?如此,一个个俗民个体诚然无法左右节俗的传承与变迁,但他们各自的节日行为却又毫无疑义地成为节俗的传承和变异的一份力量。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