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古代各族群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形成了独特且相互关联的多元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 据考古学、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新疆最早的原住民为操印欧语的古代族群,他们于公元前2000年初就活动于新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看,尽管各族群所操语言种类和区域分布比较复杂,但根据语言系属,至两汉,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诸语言。 其一,印欧语系的语言主要有吐火罗语、于阗(和阗)塞语(Saka)、其他印欧语,具体如下。 吐火罗语(Tocharian,亦称“焉耆—龟兹语”),语族未定。比较语言学研究表明,吐火罗语具有印欧语系西支Centum语组诸如意大利语和凯尔特语的一些特点,尤与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赫梯语关系密切,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欧语之一。早期,学界根据出土文献,将吐火罗语分为焉耆(分布于焉耆、高昌一带)和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分称东(A)和西(B)方言。近来,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古楼兰人和月氏人也分操两种不同的吐火罗语方言。1975年,于焉耆出土的吐火罗文写本《弥勒会见记》残卷就属于吐火罗语东部方言,已有季羡林先生做过研究。 于阗塞语,属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Iranian,有学者称“伊兰语”)东支,历史分期为中古伊朗语,有于阗、疏勒(亦称“图木舒克”)和扜弥三种方言,分别流行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河流域、和田以东的克里雅河流域,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北的喀什噶尔河流域。此外,还有保留至今仍在使用的塔什库尔干(朅盘陀)色勒库尔(Sarikul)塔吉克语和瓦罕(Wakhi)塔吉克语。 其他印欧语,如粟特语(Sogdian)、犍陀罗语(Gandhari)和大夏语(Bactrian),以及梵语(Sanskrit)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