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乔晓光]活态文化之河(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光明网-北京晚报 2011-0 乔晓光 参加讨论

    节日·多民族的活态文化之河
    如何对待作为活态文化的民族节日,这已经不是一个节日本身的问题。节日是民族文化信仰的象征,节日文化的品质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反映了民众的文化趣味和文化情感。节日文化会随着时代发展自发地调节流变,但作为民族标志象征的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节日元素,如民族服饰、民间剪纸、民间年画、民间傩戏、民间戏剧、民间社火、民间皮影戏等,还有许多文化传统仪式,如:除夕团圆守岁、闹元宵、清明祭祖踏青、端午龙舟和粽子等,这些都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需要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去倡导传承保护的公共性文化事业。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但我们近百年一直忽略本土民族文化的认知整合与发展,忽略民族文化多元多样性互补共生的优势。我们过于注重单一化的汉民族节日,虽然这是漫长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今天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本民族多元文化的互动发展,注重文化基因的互补整合。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兴盛的时代都是以开放的文化胸怀兼收并蓄,多元文化的共生才能为时代的发展注入鲜活多彩的人性朝气。
    当今的时代,是中国几千年古老农耕文明转型的时代,对于世界是一个文化激烈竞争、文明冲突并交汇融合的时代。我们的文明正处在一个新旧时代并置交替的时期,许多旧的传统在流变消失,新的文明方式正在蜕变形成,文化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似乎有些失语,而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机遇的时代。我们应当树立起人性的文明发展思维,使我们在发展进程中避免丧失或破坏关联着民众的活态文化传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保存和发展文化的多元性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当下的民族文化生态中,多民族的活态文化传统仍在传承着、存活着,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河就流淌在生活的形态中,流淌在多民族民众的心灵记忆中。司马迁用文字记下了一部历史,人们用身心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在自己的生活中传承记载了一部活态的文化史,我们不愿在经济和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中破坏已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态,同样道理,我们也应去发现保护更具人性价值的文化生态。值得深思的是,民族活态文化之河的断流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山西代县端午节时保留着传统的贴剪纸鸡门画和儿童背剪纸“端午马”的习俗。 乔晓光摄
    作者简历
    乔晓光,1957年生于河北邢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芬兰《卡莱瓦拉》协会外籍会员,曾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近二十多年坚持实践以树立本土文化精神为主旨的艺术探索之路,艺术作品多次入选国家重要展览,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从1986年开始,二十多年坚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考察,关注中国乡村社区民间文化传承现状。2000年以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创建以及相关社会项目的参与实践,探索以人类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