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端午:让文化记忆融入现代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人民网 2008年06月05日11:3 实习生 练维维 记 参加讨论

    今年,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假日,一个似乎渐行渐远的节日,将以假期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端午节曾经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和温馨,如今,现代化潮流滚滚向前,端午节,如何让苏醒了的文化记忆融入我们的生活?
    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以下介绍四种: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力主联齐抗秦,因此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途中,他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此后人们纷纷仿效。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乡土气息渐行渐远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快到了,家住南京龙江小区68岁的张大妈开始念叨起来,想为儿子包些粽子,也让10岁的小孙孙尝尝手艺。没想到,到了晚上,孝顺的儿子儿媳从附近的金润发超市买来了几挂粽子,一个个包装得花花绿绿。“妈,您忙了一辈子,就好好休息休息,看,超市里粽子有的是!”张大妈剥开一只粽子,慢慢吃起来,似乎不是当年乡下粽子的味道,再抬头一看,儿子儿媳两人分了一个小粽子,吃得很“秀气”,而小孙孙早已把刚剥好的粽子丢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蛋糕。张大妈看看儿子家装修考究的大房子,窗外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突然间似乎有一种恍恍惚惚的失落感。
    今年,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大家在这一天将迎来难得的轻松休闲时光。不少人开始筹划着外出游玩,或呼朋唤友地来个聚会,端午节,那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疏远的感觉,将在大家心头泛起多重滋味,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节日,对现代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端午前在南京新街口随机采访了5位市民:南师大大四学生孟啸说,最大感受就是想回家,对他来讲,过节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回家;从事家装设计的夏涌先生根本记不得端午节了,一年到头都是连轴转,端午假期几个客户装修,自己更忙了;外企职员桑琴表示,端午节也就是自己到超市买几个粽子,仪式一下,其实自己并不爱吃那东西;家住长江路的陈大妈这两天张罗着到农副市场买粽叶、艾草,端午节孩子们都放假,她准备招呼大家来家里吃粽子,“我包了肉粽、赤豆粽、枣子粽,街上买的哪有自己包的有嚼劲!”高校教师马华则筹划着开个端午沙龙,邀一帮朋友来宁玩玩,到时“过一个有文化的端午节,让大家回味回味”。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端午节的乡土气息渐行渐远,粽子早已成为超市里四季不缺的商品,随时可以购买,而由农业文明支撑的文化心理,在现代社会早已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端午没有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和喜庆,人们也没有了对端午的渴盼与激情。不过,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程念东先生,对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感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涵都有所发展,对很多人来说,端午节已简化为吃粽子、以短信或电子贺卡形式来庆祝的节日。而端午节中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同已经转化为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吃粽子早已成为一种表象,端午节的真正魅力在于团圆。”他在国外的时候,发现端午节那天的唐人街有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在国外的“异质”环境中,端午的气氛反而更显浓烈,商铺前早已排起了等待购买粽子的长队,广东粽、台湾粽应有尽有。当然也有不少华人自己包粽子,一些老外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在那里,我感觉到端午除了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华夏文化情结,一种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