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兼议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人文与社会 2012/11/16 章启群 参加讨论

    摘要:汉代有“月令明堂”之学,后绝传。今人关于《月令》的专门论文几乎不见于典册。本文在简单梳理《月令》文本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试图论证《月令》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转折时期的作品,既展示了中国上古农耕生活的宇宙观,又具有强烈的阴阳五行和占星学色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月令 逸周书 古代天文学 古代占星学
    

    《月令》现存于《吕氏春秋》、小戴《礼记》之中。《淮南子·时则训》与《月令》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增删。《逸周书》存《月令》篇目。1
    汉代有“月令明堂”之学,后绝传。今人只是把《月令》作为与古代天文历法相关的文献看待。但《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属于帝王书一类2,《逸周书》作为史书,实质具有《尚书》的性质,它们都把《月令》收入其中,尤其是《吕氏春秋》将之作为“十二纪”之首,由此可见《月令》与当时统治思想理念之间的内在相通。后来《月令》收入小戴《礼记》,在汉代就成为儒家经典,也表明它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本文试图就《月令》的思想史意义进行初步探索,并对其文本形成时间进行简单梳理,有关话题也涉及到中国上古天文学的性质及其向占星学的转折。
    一、《月令》与《逸周书》
    《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篇与《礼记·月令》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者如《礼记·月令》“某日立春”,《吕氏春秋》作“某日乃春”,“帝藉”作“藉田”,“大”作“太”等,不害其义。《淮南子·时则训》则有增删,而前两个文本的不同文字在《淮南子·时则训》中各有同异。由此可以判定,这三个文本基本上属于同一来源。
    《吕氏春秋》为吕不韦在世之时其门客所编纂,成书于秦统一之前,《礼记》为汉儒生编纂,因此,学界历来认为《月令》本属《吕氏春秋》,而《礼记》抄袭之。3《淮南子·时则训》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前二者,这是定论。
    《吕氏春秋》被认为是辑存古代典籍最重要的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4遍观《吕氏春秋》,不难发现,它除了对于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整合、阐发之外,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学说出现。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其中的“月令”不可能是它的原创作品,《月令》一定还有更早的文本来源,而且还应该是相对完整、基本定型的文本。
    从这个推论出发,我们必然想到有《月令》存目的《逸周书》。今《逸周书》十卷,篇目70,《序》1篇,合71篇,文存59篇,有孔注者42篇。《逸周书》长期被认为是伪书,不为学界所重。但根据最新研究,《逸周书》最早的文本应该是西周王室文件的汇编。它经过历代战乱,虽有散乱、佚失,也有后人增删、补阙,但其中存在部分原始文本是可能的。
    黄怀信先生研究发现,最早引用《逸周书》见于《墨子》、《战国策》。此外,《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亦有引文。当时人称《周书》,《左传》引文称《周志》或《书》,晋碑《齐太公吕望碑》称汲冢竹简中有《周志》。司马迁、郑玄、马融、王符、杜预、郭璞《山海经》注等称《周书》,许慎《说文解字》、郭璞《尔雅》注称《逸周书》。他得出结论认为:《逸周书》71篇编订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22-前339年之间。5
    罗家湘先生大致梳理了《逸周书》文本的流传路径,认为“《逸周书》是以春秋早期编成的《周志》为底子,在战国早期由魏国人补充孔子《尚书》不用的材料以及当时流行的兵书等,编为《周书》。刘向整理的《周书》有71篇,晋孔晁为之作注,唐代仅存45篇,唐后又佚3篇。西晋时汲冢出土《周书》,见载于《隋书·经籍志》等,唐后人将剩下的42篇孔注本与汲冢本参并为一,称为《汲冢周书》。明以后,逐渐改称《逸周书》。”清修《四库全书》名之以《逸周书》,沿用至今,这就是今天《逸周书》书名的来历。6由于今本《逸周书·器服》基本上确认为是记载汲冢主人随葬品的遣册(清单),因此也可以确定现存《逸周书》与汲冢竹书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汲冢墓主是战国时期魏王,由此可知,现存《逸周书》至少有部分文本的年代最晚不晚于战国。
    这些结论给我们寻找更早的《月令》文本提供了可能。
    其实,关于《逸周书》与《月令》的关系,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就有断论:“《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首;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曰淮南,皆非也。”7他的看法很明确,《月令》的最早文本存于《逸周书》,《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皆抄录此本。而且蔡邕认为《逸周书》的作者是周公,因此,他也明确说:“《月令》周公所作。”8
    又《隋书·牛弘传》曰:“今《名堂月令》者,郑康成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这些观点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亦有所述:“《汉书·艺文志》:‘《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隋唐《志》系之汲冢,然汲冢得竹简书在晋咸宁五年,而两汉已有《周书》矣。……马融注《论语》引《周书·月令》,皆在汉世。”9可见两汉时期不仅《周书》流传,而且《月令》还在《周书》之中。
    但问题在于这个《周书》与汲冢《周书》以及今本《逸周书》是什么关系?考蔡邕等人记述,汉代《周书·月令》与《吕氏春秋》、《礼记》中的《月令》也是同一文本。据此可以推出两种结论:第一,《汲冢周书》有《月令》,后来与汉代《周书》整合,即为今日所见之《月令》。这样《月令》的文本至少可以推上战国魏安釐王(前276-254年)时代;第二,《汲冢周书》没有《月令》,现存《逸周书·月令》或是汉代流传《周书》中的《月令》,或是汉儒后来的编纂。如果属于汉儒编纂,那么,它的源头又重新回到《吕氏春秋》。
    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肯定上述哪一种结论。从历代史书“艺文志”对于《逸周书》的记载情况,我们虽然不能得到明确的判断,但觉得得出第一种结论的可能性很大: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书类》:“《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
    《隋书·经籍志·杂史类》:“《周书》十卷,汲冢书,似仲尼删书之余。”
    《旧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周书》八卷,孔晁注。”
    《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汲冢周书》十卷;孔晁注《周书》八卷。”
    《宋史·艺文志·杂史类》:“《汲冢周书》十卷,晋太康中于汲冢得之。”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二:“《汲冢周书》十卷。晁(公武)氏曰:‘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晋孔晁注:‘盖孔子删采之余,凡七十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