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包含歌曲和舞蹈两个部分,在远古时期一般作为人们狩猎归来后欢庆的一种方式而延续和发展,作为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感情的一种手段,没有人能说清楚音乐起源于何时,在产生人类语言之前应该就已经存在初级形式的音乐。随着人类的进化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的歌舞形式,如狩猎歌舞、丰收歌舞、娱神歌舞、乞雨歌舞、祭祖歌舞、捕鱼歌舞、火耕歌舞和收割歌舞等。而关于舞蹈的巫术作用,郑玄的《诗谱》中提到“古代巫者,实以歌舞为职”[参见郑玄《郑氏诗谱》卷一。]巫者只有以歌舞取悦神灵才能够实现祈求和夙愿。中国古代具有戏曲性质的傩舞正是巫术与歌舞联系的最好佐证,也正是在巫术中广泛的运用推动歌舞发扬光大。 由此看来,巫术(巫术的要求、巫术思想)或是为各种艺术形式提供了萌发的胚胎,又或是为艺术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足以证明巫术对艺术发展领域的功能之所在。 五、中国巫术的文化功能之文化传承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我们孕育出太多的珍贵技艺,有很多技艺、手法能令人叹为观止,但是遗憾的是有太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失传和绝迹,而巫术在保护和帮助技艺传承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巫术,做为人对超自然力量的虔诚信仰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古代部落首领、政权君主常常将其用作地位和权力的保护伞。民间技艺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果能和巫术相连,引得人们的敬畏尊重,无疑是保护和传承的良方,以笔者老家[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常见的“招魂送鬼”巫术为例。“招魂”也称作“喊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种巫术,在形式和方法上各有差异,但目的和作用大概相似,都是为安抚受到惊吓不停哭泣甚至离奇生病的孩子,在我们那里的农村孩子无故不停哭闹或者离奇患上疾病求医效果不佳时,便认定孩子哭闹的原因就是鬼上身躲了魂,家长都会找当地特定的一位长者来给孩子“招魂送鬼”,招魂时施术的人念念有词地抚摸安慰孩子进行“招魂”仪式,并且还要找一位孩子的至亲带着烧纸进行“送鬼”仪式,要求去“送鬼”的人独自走到村外烧纸往返路上不能回头。最“神奇”的是一般经过这样的“招魂送鬼”仪式真的能令孩子恢复正常状态,因此人们纷纷信以为真,对施术人产生敬意的同时当然也要以一定数量的钱财相报。 发展到现代,这样的巫术已经比较少见了,但在农村并没有完全消失,其实巫术毕竟是巫术,孩子哭闹的根源也不在于鬼上身夺了魂,又怎么是依靠“喊魂送鬼”治好的呢?事实的真相是:孩子因为年龄小,又活泼好动,体质差异也大,脉搏的跳动并不是那么稳定,有时候一些刺激会使他胳膊上某一处脉搏跳动混乱,致使脉搏跳出脉槽,不在脉槽里的脉搏就一直跳动不规律,这是引起孩子惊吓表现的根本原因,而治疗方法对于懂得中医把脉的人来说也就很简单,会这技艺手法的人能够轻易找到跳动不规律的脉搏并帮孩子将其按回脉槽之中,孩子也就能恢复常态了。其实不需要“招魂送鬼”,只要请有这技艺的人牵着孩子的手说两句话的功夫,就能把受到惊吓的孩子治好。 这样,巫术在这个技艺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明了啦,正是巫术的地位使它被当做了一种保护“技艺产权”并且可以赚钱的工具,本身技艺的原理治疗的方法都不复杂,但是当增加了巫术形式之后就变得神奇而惹人敬畏了。[ 当然也不排除会存在着纯粹利用巫术骗人钱财而对于治疗手法一窍不通的人]这样的治疗技艺和手法也就得以传承至今,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因为使用巫术外衣而对传承的先人有所愤恨,毕竟任何技艺都需要隐私,就如同今天的商业秘方一样。我们反而应该为祖先聪明地选择巫术这样一件“外衣”而感到庆幸,能让这样一种“小”技艺传承至今,也需要对巫术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加以肯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