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邓启耀]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面临转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 邓启耀 参加讨论

    大自然从来没有单一标准化。真实的情况是,“优”胜,“劣”未必汰。人类文化和大自然一样,永远不可能只以一种形式出现和存在,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共同需要。
    种族和文化“纳粹”不可行
    按照古日耳曼神话中关于亚特兰提斯圣地的传说,日耳曼人是神与凡人结合的产物,他们成为亚利安神人族或超人族,隐藏在世界最高的山区。直到几年前,听说还有迷恋这个传说的德国女子到西藏“借种”,试图借康巴汉子的精子,生出“精粹之子”,以“还原”神族。
    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推导或个别人的尝试上,而是成为了一场众所周知的人对人、种族对种族、国家对国家的行为。
    “精生计划”是纳粹最初进行的一次种族上的自我净化运动,也被称之为净化血统工程,种族歧视与种族灭绝是纳粹顺理成章的下一个“工程”。纳粹是一种走向极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它的基本理论起点就是“优胜劣汰”。“纳粹”是个翻译很到位的词,从中文字义上理解即“容纳精粹”,也就是人种学意味上的“选择优良品种”。按此逻辑推导,不被容纳甚至应该被淘汰者当然属于“非精粹”的“劣等品种”了。所以才出现了由自命为“优”的人来淘汰被划为“劣”的人的历史悲剧。
    生物“纳粹”如何可能?
    那么,生物上的“纳粹”,可以吗?
    1969年,我到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当知青。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正热闹,以红色新人的名义淘汰一切与“旧”相关的人和事物,毁其制,革其命,成为当时压倒一切的主流。甚至种田,都企图以单一化的指令“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但在少数民族乡亲那里就行不通,因为傣、景颇、阿昌等民族,所居地域和文化传统不一样,他们耕作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也就千差万别。比如我插队的地区,种稻历史悠久,稻谷品种繁多,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传统培植的优良稻种,不同土质、水温、湿度、朝向和时间而用不同的稻种、用不同的方法,谷物在他们心中早是有灵魂的共同成员,与他们的信仰和民俗水乳交融。我们看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嗜好和耕作方式,差异性极大的生态环境也必需十分多样的品种才能适应。
    现在,科技制造了再一次的“大一统”。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个省的广阔农田只被七八种“优良品种”覆盖,高产品种迅速淘汰了“落后地区”的上千种传统品种。为争取较高产量和规范化管理而相对单一化的种植模式,要靠化肥和农药来辅助实现,除了带来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可能导致的问题还会很多,如生态失衡、灾害防御能力降低、单一化导致的物种非良性变异等。
    传统农业不是规模化、集约化、范式化的科技农业,而是区域性、个性化的生态农业;它们一般不使用农药、激素和化肥,不为提前时间提高温度而用地膜或大棚,而是强调作物的原汁原味,用可在自然中化解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杀虫剂(如用蒿类植物做秧田的绿肥,或用某种树叶烧灰拌种,皆可以防虫),当然还常常加上一些幻化的仪式,使农活干得充满情趣;它们依时令而作,顺应天时地势,也为时令而制,遇到自然灾害便束手无策;它们品种多但产量少,味道好但成本高。相对于快速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言,它显得过时而落伍;但它顺天应时、和于自然的许多做法,却应该为未来留下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