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日活动的空间布局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节日活动自不例外。通常来讲,家庭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家的一堵堵墙壁为活动于其中的人树立了一道道有形的屏障,从而将家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与此相应,户外则是开放的社会可视空间。节日活动在家内进行,意味着节日活动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而节日活动在家外进行,则意味着活动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可以形成众多人在公共空间的“共同在场”,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在视与被视、接触与被接触中调整或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感觉和思想。下面的表格根据空间将《帝京景物略》记载的不同节日里的活动进行了区分。 表格二
从此表可以发现,明末北京居民节日空间布局大致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节日空间既有家内,又有家外,但无论是从举行活动的数量言,还是从节日活动占据时间的长短言,家外都比家内成为北京居民更重要的节日活动空间。 第二,家外的活动空间主要包含寺观庙坛、街市、街衢、园林、风景胜地等,而且形成特定节日与特定空间相对固定的结合,比如迎春要到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正月绕塔要到白塔寺,逛灯市要到东华门外,耍燕九要到白云观,踏青要到高梁桥,碧霞元君诞要到马驹桥,四月八日要耍戒坛,五月五日避毒要到天坛,游耍则至金鱼池、高粱桥、松林和满井,三伏日洗象要到响闸,七月十五放河灯要到水关、泡子河,九月九日登高要到香山诸山、法藏寺、显灵宫、报国寺等处。 第三,从月份分布上看,在家内举行的节日活动主要分布在一月、二月、五月、八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尤以十二月最为集中,而在家外举行的节日活动则分布在二月之外的所有月份。这种活动空间分布在时间方面的特征反映了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一方面仍受季节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我国古代节日春夏开放、秋冬内敛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极大地突破了季节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年四季的节日都颇具开放性的形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