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王丹]传统共享与文化个性——湖北两个故事村落精怪叙事的调查报告(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王丹 参加讨论

    
    村民的居所往往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被精怪占领,人们的生活常常无缘由地被异类所搅扰,甚至可能遭致弥天大祸,搞得居无宁日,家破人亡。这“鬼鬼祟祟”,这“不明不白”,这“飞来之祸”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杜家冲村民众反复强调“物久成精”和“精血生怪”的精怪形成方式,让人们对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或将要受到精怪这样那样的侵犯和袭击,并且毫无办法预知和防备的现实生活确信无疑。究其原因,这种感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得助于当地巫教信仰的深邃根基。巴楚文化交融的长阳大地,精怪与巫术一同跳跃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结构在他们的生活世界里。
    然而,伍家沟故事村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在伍家沟村,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精怪生成途径外,最常见、最普遍的精怪形成手段便是通过长修久炼成精变怪。
    地处楚文化腹地的伍家沟村,继承了荆楚先民“信巫,重淫祀”的习俗心理。它又紧靠武当圣地。这样一来,旺盛的道教香火与久远的信仰传统相映成趣,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信仰传统。
    讲究修炼养性、羽化登仙的道教方术,在“修成正果”之前,必须经历长久的磨砺和忍耐,它与来自远古的“物老成精”观念遥相呼应,无形之间助长了民间精怪的生成。例如《皮狐精变金钗》:
    “离张家不远有座大山,山里有个狐洞,洞里有个皮狐精。这狐精修行了上千年,能变成花花公子,到处游逛。”《皮狐精变金钗》,韩致中主编《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311页。
    当地说狐精“百年黑,千年白”就是说狐狸要想成精成仙不仅要凭借修行方术,而且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晋·郭璞《玄中记》中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这就是说狐精因年岁的久短而出现了等级的差异。
    在民间基层社会,道教虽是精怪的克星,自诩有降精捉怪的本事,但它首先充当的却是精怪观念的肯定者与鼓吹者。只有精怪存在,道教才能施展其威力,发挥其作用。所以,人类修身、得道、成仙的山林大岳通常也是精怪出没和活动的地方。这在伍家沟村表现得非常具体。
    “永乐皇帝二修武当的时候,一个凤凰精住在展旗峰后面的大山里。凤凰精是母的,常常变成姑娘,出山闲逛。”《姊妹山》,韩致中主编《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139页。
    “武当山下金沙坪,河边有座小石庙。不知啥时候,庙里来了个妖精。这妖精从未现过身。”《腰里毛》,张二江主编《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二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43-144页。
    然而,当笔者询问杜家冲村人时,他们一致表示没有听说精怪修炼的事,精怪不是通过修行得道产生的。至于精怪的生成方式,村民的叙述全然是基于一种原始信念和巫教信仰,这明显地区别于伍家沟村叙事中主流的精怪形成——修炼成精。毫无疑问,此种情形的出现根源于两地相异的文化传统。
    三、叙事内容
    精怪故事集中讲述的是精怪与人类之间爱恨情仇的恩怨纠葛。精怪何以生成,如何参与人类生活,又与人类发生了怎样的事实关系,是精怪故事叙事的中心。依据精怪与人类的互动和关联,笔者以为伍家沟村的精怪叙事可以划分为四类:婚姻类故事、友谊类故事、伤害类故事和斗争类故事;杜家冲村的精怪叙事则分作解释类故事、交往类故事、婚姻类故事和斗争类故事等四种。显而易见,两个村落都拥有人类与精怪婚配、斗争的故事,而且这两类故事构成了精怪叙事主要内容。我们知道,民众的口头叙事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实际生活和理想愿望的反映。因此,具有相似文化因素的两村村民在精怪叙事上具有某些共同的讲演内容和类同的心理诉求也就不难理解。
    但是,在这种大体相似的内容背后存在着惊人的差异。在伍家沟故事村,婚姻类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婚姻事件成为叙事的中心,其中人与精怪婚姻美满的也不在少数;在杜家冲村更多的则是人类怎样降伏精怪的斗争类故事,虽然也有一些精怪和人类婚配的故事,可是它并不着眼于结婚事件。
    下面来看看两个村子里都流传的狐狸精故事。它讲狐狸精变成姑娘,趁单身汉不在家时为其洗衣、做饭,被“偷窥”、“藏皮”后不得不留下,结婚、生子的故事。伍家沟村的这类故事有两种情形:
    一者如:“拿来一看,皮沤了几个大窟窿。皮狐子精哭呀,哭呀。也奇怪,眼泪掉下去了,镶在皮子上了,最后把皮补好了。……她将皮一披,朝地上一滚,变成狐狸朝后山上跑去,留下了一个儿子。”访谈时间:2003年7月6日下午;访谈地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二组黑沟袁秀英家;访谈对象:李小翠;采录文本:《皮狐精》;访谈人:王丹。
    另一者是:“那皮皮拿出来不一点了,披不上。狐狸就哭哇,一面哭,一面拨拉。这个皮皮越拨拉越大,越拨拉越大。拨拉拨拉,成狐狸皮了。一披,她变成狐狸走了。走了以后,这娃子天天哭呀,他爹也干不成活了,他要去找狐狸精。……这个狐狸精想想,没法又出来了,他们重新成了白头到老的夫妻。”访谈时间:2003年7月7日上午;访谈地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一组罗家院在罗成双家前空场;访谈对象:罗成双;采录文本:《包拯和狐精姑娘》;访谈人:王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