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录不同讲述人对同一种解释类精怪故事的演述,可以发现,这类叙事不论结构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当稳固,故事的模式化和信仰性突出。这一方面说明了精怪观念的古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了风俗习惯的不可易性。由此不难判定,精怪叙事记忆与信仰习俗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同生共存。 伍家沟村就没有这样单独解释类的叙事篇章,他们已经把阐释精怪生成和民俗形成的话语融会到精怪叙事的具体事件讲述当中,使之成为故事叙述的一个基本情节。它既为叙事的发展做出铺垫,又包含着相关的民间知识。 “员外有一个女子,被妖精缠住了。是什么妖精呢?员外家后花园里养有一条鲤鱼,小姐观花时,无形中吐了一口痰,它接了人的元气成了精。这就是为什么吐唾沫要规定一个地方,不要乱吐的缘故。”访谈时间:2003年7月6日上午;访谈地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四组长沟葛朝宝家门前场院;访谈对象:葛廷国;采录文本:《包拯看病》;访谈人:王丹。 这只是故事叙述中的一小段解说性插话,而非叙事的落脚点。讲述者着意在于叙说精怪成精变怪后,与人类之间发生的事实纠葛而不是为了对“不要乱吐”的习俗做出解释。这恰恰凸显了伍家沟村与杜家冲村精怪叙事不同的传统所在。 四、演述类型 从历史走来的精怪叙事依旧活跃在民间。总览传承到当代的活态精怪故事,大致存在着三种基本构成形态:传闻类故事、审美类故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形态。 传闻类精怪故事旨在强调事件的真实,它与民众信仰紧密相连,是一种事实逻辑或称现实逻辑的叙事;过渡形态的精怪故事遵循历史逻辑,常把故事的叙述与社会历史相结合,附会上有威信的历史人物或当地风物等,因此它成为一种历史记忆的方式,进而与民间传说接近,其根底中潜藏着民众一定的价值取向;审美类精怪故事自当是艺术逻辑的叙事思维,故事里注重真实性的记述意识逐渐淡化,情节内容的艺术性增强,它们开始向一般幻想故事靠拢,或者已经被纳入幻想故事的范畴。 具体而言,杜家冲村精怪叙事主要还处于传闻类的讲述阶段,即便称得上是意在反映民众现实生活和精神欲求的审美类故事,其母题链接并不繁复,情节也并不丰满。应该说,这里精怪故事的审美意趣相对单纯,表述风格比较单一。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充满着务实精神,他们密切地关注实际生活和紧迫问题,强调叙述事件的真实性和现实感,从而宣扬一种正视生命,直面人生的执着信念。故事既保护了传统知识,又传承了生活经验。因此,短小精悍、本土化信息浓重就是杜家冲村精怪故事的最大特点。此时,精怪叙事努力寻求的是生活的本真——真实的过程,真实的形象和真实的权力,这也就必然冲淡了对精致艺术叙事的把握和追求。即使一些从外域传播进来的,如田螺精一类的故事在杜家冲村人的口中也无一例外地变得相当简单、相当实在了。当然,杜家冲村也有少量的审美类精怪故事,如《蛇女婿》《蛇女婿》,萧国松整理《孙家香故事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199页等。不过,介于中间状态的精怪故事几乎没有。 相形之下,伍家沟村民间精怪叙事的三种讲述情态一应俱全,层次感分明,代表性鲜明。它的传闻类故事同样意在说明生活的事实,但在叙事思维方面跳跃性很大。就是说,这种把对精怪的恐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叙述在这里似乎缺乏某种内在的逻辑勾联,不像杜家冲村那样互为因果,互相融合,比如《皮狐精闹灾》访谈时间:2003年7月4日下午;访谈地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三组伍家院伍学香家;访谈对象:伍学香;采录文本:《皮狐精闹灾》;访谈人:王丹。等。伍家沟村的审美类精怪故事想像力非凡,异常精美,它已经完全超越了传闻的记忆水平,发展成为相当定型的故事形态,像《田螺仙子》访谈时间:2003年7月6日上午;访谈地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四组长沟葛朝宝家门前场院;访谈对象:葛廷国;采录文本:《田螺仙子》;访谈人:王丹。等;过渡形态的故事讲述多是基于传言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叙事逻辑和演述内容渐趋合理与稳固,表现为一种历史叙述或地方传说的风貌,例如《石头精》访谈时间:2003年7月7日上午;访谈地点:伍家沟村一组罗家院,在罗成双家前空场;访谈对象:罗成贵;采录文本:《石头精》;访谈人:王丹。就是婚姻类精怪故事历史化的典范。在伍家沟村,后两种叙事形态的故事数量尤众,且独具匠心,使得以信仰为基础的精怪叙事情节内容渐趋丰润,事件进程更加曲折,其艺术的审美特性在这里得以升华。 在两村村民演述狐狸精媳妇故事的时候,其演述精怪故事的特点跃然纸上。该故事基本情节为:穷困生活的单身汉发现经常有人在家为其准备饭菜,他想吃啥有啥。当窥见皮狐子精变成姑娘给他做饭时,将皮狐子的皮藏起,两人结婚、生子。丈夫中伤妻子,被逼给皮,妻子得皮离去。 杜家冲村村民对这个故事演述得很是简练。以孙家香的《毛狗子精》《毛狗子精》,萧国松整理《孙家香故事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266页。为例,叙述当中,她干脆省去了对于人物情况的交代,直接进入主人公与精怪的神奇交往,把单身汉的贫穷与事件的发生机巧地糅合到一起。 “一个单身汉,在坡里闹活路,每天回来,屋里弄了饭和鸡肉,他没有多想就吃了下去。” 对此,伍家沟村的讲述者多有一段细致的描述和解说,精彩的莫过于葛朝宝的《珍珠眼泪镶皮衣》《珍珠眼泪镶皮衣》,韩致中主编《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327页。蹴:缩成一团的意思。簸箕盖:膝盖。影影:人的影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