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舟会,狭义上指湖北黄石西塞山区道士洑村的一个民间组织,广义上指由该组织牵头在每年阴历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所进行的为期长达40天的民间祭祀活动。“西塞神舟会”是其申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政府定名。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西塞神舟会”的相关仪式、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的田野考察,试图从民俗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把握其仪式内涵、文化价值和社会功用,进而探讨其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它所面临的现实危机。 [关键词] 西塞神舟会;民俗宗教;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2-0071-08 “西塞神舟会”作为鲜活的“大端午”形态,在2005年中国文化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与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曾被申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对其祭祀成分的争议,它并未出现在2005年12月31日由文化部公示的501项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然而,它却于2006年6月2日通过评审,与“屈原故里”的秭归端午习俗、“屈原自沉处”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纪念伍子胥的苏州端午习俗等,并列成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人端午习俗的重要“代表作”。在此次名录增补中,原来单独立项的端午节与秭归、汨罗、苏州的端午习俗,也同时被合并在“端午节”一项内。我们有理由认为,西塞神舟会之所以能够以“端午节”之一地方类型的形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当与近年来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向及其在国内引起的强烈刺激与社会反响有一定的关联。{1} 对于西塞神舟会的认识变化以及对中国端午节“代表作”的调整,引起了我的关注。为此,我于2006年6月9日至13日(阴历五月十四至十八日)前往湖北省黄石市,对西塞神舟会的仪式、历史沿革及其相关情况做了一次初步的调查,本文以此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试图从民俗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把握西塞神舟会的仪式内涵、文化价值和社会功用,进而探讨其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今后的保护及其可能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西塞神舟会仪式的诸阶段 “西塞神舟会”,在当地被称为“龙舟会”或“神舟会”。当地政府的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在申报时加上了地域名称,于是,“西塞神舟会”便成了它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定名。“神舟会”,在狭义上讲,是指湖北黄石西塞山区道士洑村的一个民间组织,它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百余年,目前有40余位成员,都是常住本地的居民。在广义上,它又是指由该组织牵头,在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日期间所进行的为期长达40天之久的民间祭祀活动。整个祭祀活动包括送本子、扎匠进场、龙舟开光、搭戏台、请菩萨、游街、闹船、神舟下水等多个步骤。活动期间,通过道士打醮将龙舟和菩萨神圣化,并借助谨严有序的祭祀仪式,祈望神明能够带走令人不安的污秽、病痛和灾殃,为人们提供心理慰藉,保障一方百姓的平安幸福。 “送本子”是在阴历四月初八前三天,由神舟会组织派人到周边地区告知神舟会活动即将开始的信息。所送的本子都依次编号,收回来时上面记载着各处对神舟会活动的捐赠善款。这被叫做“村走”。 三天后,便是“扎匠进场”,当天要摆所谓“进场酒”款待扎匠。扎匠会带来船上的总管“黑爷菩萨”,并开始在屈原宫扎制长7米、宽2米、高达5米的龙舟和40位正神菩萨以及其他菩萨。龙舟用竹篾扎好主体结构,船体内再充塞草秸。其余的部分和菩萨都是用纸糊制而成。所有图样均由神舟会提供,它依据的是村民珍藏的自民国期间一直流传至今的图谱。 五月初四晚上,要举行当地人所称的“点光”仪式,即为龙舟开光。65岁的SGZ{1}对我介绍说,龙舟见“火”了,才可以开始接受香火,菩萨也因此才有了灵光。这是由道士主持的为龙舟开光的仪式,它旨在赋予龙舟以神性,经此之后,龙舟便可以接受人们的香火祭祀,进而成为“神舟”。道士用点燃着的香,点破龙的喉咙,还要把一只公鸡的鸡冠子弄破,滴血在酒盅里,并依次在每个菩萨上蘸一点。 2006年6月9日(阴历五月十四)早晨,我到达黄石市的西塞山区。走在长江大堤上,眼前的西塞山是当地的风景游览区。它南依90里黄荆山,北阻长江,占地约60公顷,海拔176.5米,自古是樊楚三大名山之一。这里曾是古战场、古城垒,也有不少古墓葬。主峰横阻江水,迫使江面陡然变窄,大堤右边的长江行流至此遇西塞山阻挡,遂迂山折流,呈“S”形,形成一大片回流区域,水势平缓,江面开阔,还有宽阔的沙滩。这里便是神舟下水的地点。大堤左边是神舟会的主要活动空间,有搭好的戏台和屈原宫。这活动空间向南延伸,就是面积近3平方公里的道士洑村。戏台和屈原宫是神舟会活动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空间”。 位居东侧的戏台,是在阴历五月十二日就搭建起来的。戏台上挂着条幅:“黄石市西塞地区纪念屈原送神舟戏曲演出”,左右两侧则分别写着:“弘扬故文化重振古镇雄风;发展新经济再创西塞辉煌。”位居西侧的屈原宫,是两三年前刚修葺过的,门前四根大柱,上有两幅长联:“古今宏文尚矣东流湘水谣比离骚十八篇;秦楚往事冠哉西望函关怕说商於六百里”,“爱国竟捐躯到今灵爽尚存一席应兮开壮缪;遇湘曾作赋对此波涛凭吊千秋犹学贾长沙”,它们全都是歌咏屈原精神的联句。宫门的两侧还写有:“神舟送意录取九歌慰忠魂,爱国忧民谪放三闾留青史”,上书横额“盛会纪神舟”。 屈原宫前面的东侧是香炉鞭炮堆,西侧是值班的神舟会成员和乡民,门边放有功德箱、热水缸;外墙上贴着村内个人捐献善资的名单。此外,墙上还贴有署名为“西塞道士洑神舟会”的告示,上面说“为了切实做好西塞神舟会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圆满结束,让广大观众开心欢乐,让领导放心满意,把这次大会办成吉祥、平安的大会,经研究决定成立西塞神舟会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防火组、治安组、后勤组、水上救护组等,公布了各组织成员的名单。神舟会的骨干基本上都榜上有名、各司其职,可见其组织是颇为严密的。 神舟会期间的戏曲演出,也贴出了场次曲目的安排表。今年,会上请来的是云梦县楚剧团,担纲演出《桃花女》、《狸猫换太子》等剧目,演出时间从阴历五月十四日下午开始,到十八日龙舟下水的晚上结束。整个神舟会活动期间,道士洑本村的居民依照惯例,多要邀请周边地区的亲戚前来观戏,并在家摆酒席待客,一直要到龙舟下水或戏曲结束后,亲戚们才会陆续离开。唱戏期间,各家在每天下午5点左右要在戏台前给演员们送上荤菜、素菜等,当地称为“送幺台”。 神舟会组织的成员,从阴历五月初五开始到五月十八,要轮流在屈原宫值班。右侧宫门上贴有值班的安排表,每天三人,阴历十七、十八两天则规定所有成员均必须在场,不得缺席。值班是从每天早七点到第二天早七点,要求“值班人员必须严守岗位”,“管好屈原宫里各种物品,指导香客焚香,确保安全”。 屈原宫内的东侧,停放着已经扎制好的龙舟。大大小小的纸扎菩萨,加起来有60多位,其中有名号、司职的为“正菩萨”,今年的“正菩萨”共有42位。“都天府”、屈原和“娘娘”居中供奉,靠在宫内南墙边;木头制成的“黑爷”雕像则单独供奉;还有30余尊菩萨被供在南墙的西侧。扎好的黑爷,据说是船上的总管,他的位置是在船尾压船。都天府的貌样是三头六臂,据说他是“最能干的”,身旁还有军师、和尚(一说为先生、道士),被安置于龙舟前仓。前仓牌楼上,还有福、禄、寿三星。屈原,当地有人称其为“大夫”,其身旁有宫女、太监,被安置于龙舟中仓的主要位置。神舟会的长老SGY告诉我说,本来娘娘在中仓,后来屈原来了,就把位置让给他了。正在值班的LCM接着说,娘娘为了拯救屈原造了龙舟,还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他坐。这里说的“娘娘”,当地有人称“三闾娘娘”、“女娲娘娘”、“圣母”,但大多数人则称之为“送子娘娘”,她的身旁有金童、玉女(一说为宫娥、彩女),被安置于龙舟的后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