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马千里]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凯尔特学会钩沉(1804-1813)(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马千里 参加讨论

    二、凯尔特学会的主要活动
    凯尔特学会由三位凯尔特语言文化方面的博学之士在1804年创建。这三名创始人分别是植物学家、语文学家埃洛瓦·若阿诺(Eloi Johanneau, 1770-1851),地方行政官员、作家雅克·康布利(Jacques Cambry, 1749-1807)和外交官、革命派期刊《民族的埃罗省》(Le Héraut de la nation)的创刊者米开朗基罗-博纳赫·芒古里(Michel-Ange-Bernard Mangourit, 1752-1829)。1805年2月,学会在卢浮宫选举康布利为会长,若阿诺为常设秘书,芒古里为临时秘书,从而正式确定了学会的领导机构。学会正式的成立大会则在共和历8年芽月9日,即1805年3月30日召开。1807年,康布利去世,由法国古建筑博物馆的创始人和主要管理者亚历山大·勒努瓦(Alexandre Lenoir, 1761-1839)接任会长一职。
    这一时期的法国基本还处在古物研究的阶段,尚未关注民俗事象的调查与采集,因而凯尔特学会的成立对于民俗调查和研究而言具有开拓意义。正如上文引用的埃洛瓦的发言,学会不仅要对“所有的古物、记忆、习俗和传统进行采集和记录”,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比较和解释”,而比较和解释的目的在于重建和恢复古代凯尔特人的高卢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凯尔特学会的基本学术理念与几个欧洲国家早期民俗学的立场大致一致,都体现出“遗留物”为内核的退化主义观点。学会文件中常见的”monumens”一词的词义就与其拉丁语词源”Monumentum”相一致,就是不仅包括建筑或建筑遗址,还涵盖信仰、习俗、传统和语言,即一切能够证明“祖先的荣耀”(Gloriae Maiorum)的物质与非物质形式的残留。“祖先的荣耀”也正是学会徽章上的铭言。
    为了重构古代凯尔特人的高卢文明,学会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编制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当时存留在法国境内的民间习俗、信仰、建筑和语言。工作组由五人组成,拥有历史学、文学、语文学、工程学、地理学、绘图学、植物学等多学科背景。调查问卷包括51个问题,主要由芒古里和雅克·安托万·杜洛赫(Jacques Antoine Dulaure,1731-1813)设计,但将这些问题按顺序进行排列、分类和编写是由杜罗赫一人完成的。调查问卷完成于1805年7月,从1807年开始向每个省“最为见多识广的人士”发放,并由这些人将自己的答复寄给学会的常设秘书。收到的答复将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然后发表在学会的年鉴上。从共时的角度看,编写这份详细的调查问卷成为学会的基本学术活动之一;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该调查问卷成为凯尔特学会对后来的法国民俗学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凯尔特学会编制调查问卷是为了回应第一帝国内政部长吕西安·波拿巴(Lucien Bonaparte)的指令。指令要求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城乡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记录。卢西安的继任者科代(Cretet)一方面领导相关部门(凯尔特学会)继续搜集所有乡村的代表性风俗,一方面通过翻译寓言来记录所有法国的方言(如布列塔尼语)。
    调查问卷的51个问题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涉及不同的调查领域,每个大类都有明确的标题,分别为:
    1. 岁时节日(如春秋分、夏至冬至、圣诞、元旦、五月节,圣人日和收获节等);
    2. 人生礼仪和习俗(如诞生、成人、绝育、死亡和葬礼等);
    3. 古建筑、古迹和现存的古风遗俗(如墓葬和有关信仰);
    4. 其他信仰和遗存(superstitions)(如游戏、歌曲、舞蹈、乐器、童话、巫术、民间星相术、谜语和习俗等)。
    这四个大类中每一类又分为若干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又包括少则一个,多则十余个小的具体问题。例如第一大类岁时节日中的第14个大问题是关于收割节庆的,包括两个小问题,即收割时节结束时有什么节日与实践以及在收割大麦时怎样庆祝。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类中的“superstitions”表示的并不是该词的今义“迷信”,而是其词源的词义,即“已消亡的事物中遗存下来的部分”,也就是民俗学中“遗留物”的意思。这种退化论的民俗观在问卷的问题中也时有体现,如属于第一类的第15个问题中的最后一个小问题,即“(葡萄采摘时节结束的时候)是否有榨葡萄节和酒神节的遗存?”又如属于第四类的第28个问题中的第3个小问题,即“(当地)有没有一些听上去源自遥远古代的歌谣?”
    作为见证了当时法国学术界民俗认识水平的珍贵文件,这份调查问卷发表在学会1807年度年鉴的第一卷上。年鉴在学会会员的集会上被分发和讨论。尽管学会的活动建立在信息提供者基层网络运行的基础上,但正如学会的一份建议书中规定的那样,学会也通过 “询问有关的人物、地点、事物和词语等”来进行直接调查。
    在后来的法国民俗学家亨利·盖道兹(Henri Gaidoz, 1842-1932)看来,这份调查问卷“近乎是一份民俗学论文,标志着法国民族志的创建”。“过渡礼仪”(Rites de passage)理论的提倡者阿尔诺·范·热耐(Arnold Van Gennep, 1873-1957)则认为,“这份调查问卷确实构建了一个如此杰出的框架,以至于至今它还有使用的价值,只要在物质生活、房屋类型和民间艺术方面添加若干问题即可。至于(问卷提出的)与仪式和我们所称的传统有关的问题,真的是无可指摘。”
    随着1814年兵败滑铁卢后拿破仑的失势,学会也失去了国家的支持。早在帝国解体之前的1811年,学会就已面临危机,已经有人批评学会的工作,例如词源学的研究有夸大和带有偏见之嫌,同时那些热心的凯尔特民族主义的提倡者们自己也远离了民间传统。最关键的是,由于在词源解释上出现了过度阐释,有的解释也缺乏历史证据,学会没能说服公众接受现有的遗存起源于凯尔特文明这一观点。总之,由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中主观的成分过多,同时又由于波旁王朝复辟所造成的政治风向转变,凯尔特学会没有完成构建法兰西民族国家认同的目的。1812年,学会出版了最后一卷,也是第六卷的年鉴,此后学会逐渐停止了活动。
    1814年,原凯尔特学会的会员组建了法国古物学会(la Société des Antiquaires de France)。古物学会主要研究语言、地理、年表、历史和凯尔特、希腊和罗马文学与文物,以及中世纪文学与文物,重点研究的是高卢人和16世纪以来的法兰西民族。作为凯尔特学会的继承者,法国古物学会除了研究凯尔特遗存物之外,还研究希腊和罗马文物,并延续了中世纪研究,而名为研究“现代遗留物”,实为对法国民俗资料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搜集和研究则几乎完全被放弃了。1827年,学会的常设秘书长辞职,此后直到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后,即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路易·波拿巴执政期间才有调查民间诗歌的调查问卷被发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