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轨”,是近几年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指出,如果说“接轨”是指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或建立健全的学术交流渠道,自然是无可非议的。假如这种接轨意味着一切向西方看齐,从思想到研究方法,甚至名词术语和文字表述都唯西方模式是从,就成为一个带有方向性、倾向性的问题。有的学者则认为,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或交锋则首先需要有共同的学科规范和学术语言,这就是学科接轨的涵义。 三、21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展望 21世纪即将来临,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近几年来,已进行过两次讨论,《民族学通讯》和一些学术刊物也发表过不少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把这一议题作为此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说明学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不少学者在文章或座谈中谈到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确立21世纪中国民族学的目标和任务,不能脱离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实际,也不能不考虑当前世界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格局。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有相当的前瞻性。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同行摈弃成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加快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和完善。与会代表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作了探讨: (一)关于学科建设 中国民族学自80年代重建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不少学者都希望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在21世纪成为一门基础学科,成为一门显学。 关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关系问题,是近几年争议较大的问题。不少学者都认为,民族学和人类学在理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体质人类学之外,人类学中的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实际上即是民族学。全国各地从事这门学科研究与教学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果再人为地划分你是搞“民族学”的,他是搞“人类学”的;你搞的是“学术研究”,他搞的是“政策研究”,恐怕不会使这门学科兴旺发达。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上应大力提倡消除门户之见,尽量少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与“社会—文化人类学”之类术语的争论上过多花功夫。如果从事这方面的学者仍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学科地位将无法确立和提高,这支为数不多的教学科研队伍会成为一盘散沙。 关于学科性质问题,针对民族学究竟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存在分歧现象,提出应当统一认识。不少学者强调,民族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或者可说是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目前情况下,应加强应用研究,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于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建设问题,与会学者除了强调“中国化”和“本土化”之外,有些学者还强调继续发展和完善民族学的理论体系,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应该对半个世纪民族学发展的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炼和升华,提出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容易掌握的理论和见解。并在发展和完善民族学理论体系过程中,提倡不同观点的争鸣,建立不同的学派。 另有一些学者还提出要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和资料建设,应有计划的搜集国内外关于田野考察、文物和声像资料,并加以整理和译介。可在全国范围内,按地区分工,建立起几个有相当水准的民族学、人类学室内外考察研究基地,以及文献资料、声像资料兼备的资料信息中心。 (二)关于研究对象 关于中国民族学21世纪的研究对象问题,在1995年大连会议上曾经热烈讨论过。与会代表就21世纪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再次进行讨论。针对近几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中国民族学应与国际潮流接轨,转向研究主体民族或文明民族为主,即要把研究汉族作为民族学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说法,不少学者提出异议。大多数学者主张,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主要研究对象仍是少数民族。为少数民族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仍应居于主要地位,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地域辽阔,文化差异大,存在问题众多,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而且,国家和各级政府建立中央和地方民族研究机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研究少数民族。 有的学者认为,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同时,应加强对汉民族的研究。几年前中国民族学学会建立汉民族分会,汉民族研究正在得到加强。如要不研究汉族,在中华民族这一整体概念中,就体现不出汉族的重要作用。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民族学研究者有上千人,没有必要都去研究汉族或少数民族。在研究对象问题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中国的需要。选择研究对象,不能跟着外国人跑,不能外国研究什么民族,自己就研究什么民族。更不能外国人让你研究什么,自己就去研究什么,外国与中国情况不同。 有的学者指出,在研究少数民族的问题上,特别要加强跨界民族的研究。在中国56个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改革开放以来,跨界民族可以自由进出,往来频繁,同一民族而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对中国跨界民族造成很大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新的、急剧的变化, 促进跨界民族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是21世纪中国民族学的迫切任务。 (三)关于研究课题 21世纪中国民族学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研究,也是与会学者讨论较为热烈的问题。有的学者指出,21世纪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课题也要强调中国化,也要强调中国的需要。中国民族学界研究人员众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去研究相同的课题。既要研究现实问题,也要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既要研究已经研究过的课题,也要研究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总之,研究课题要多样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