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安尼基·卡尔沃拉-波瑞贞霍]民间讲述者(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芬兰]安尼基·卡尔 参加讨论

    这种分类注意到了讲述者在表演的喜好和意愿方面的情况,提出了研究者关心的某些问题,如个人情况如何影响他的故事库存(第一类的典型故事类型是轶事和笑话;第二类是地方知识;第三类是信仰传统)。当然,分类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只有使用大量的具体材料才能获得更加详细、严格的分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讲述者
    我们的研究如何靠近自己的对象——民间讲述者?这里有两个途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研究讲述者是根据讲述者自身文化语境的导向进行观察。另外就是针对讲述者所讲的原文进行的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是,那种实地考察讲述者的方法是民俗语境研究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强调民间原文不仅仅是文本,也是文化沟通的渠道,它联结着周围环境和它的使用者。而坚持原文研究方法的人,在他们的看法里,强调文本的永久地位——它是检验作为口头艺术和特殊表述类型的东西,有着自己的内容、结构和体裁面貌。
    (1)讲述者和语境
    对讲述者个人研究的成果主要通过他的生活故事,他的个性和他的艺术储存进行描述。如果描述成功,这项研究无异于得到了一个信息库。人们认为讲述者的生活事件和他的个性影响着他所汲取和运用的民俗事象。
    然而把故事家和他运用的民间故事放在恰当的民俗语境之中并不容易。观察这个问题涉及了讲述者的个性和他的节目与记忆能力,他怎样学习民俗,讲述者的态度,他利用民俗的方式,民俗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有怎样的使用者等等。这些观察需要时间。一般看来,从把握讲述者的个人风格和他的生活史出发,来解释他所掌握的民俗事象,并非易事。这需要一般的民俗语境探讨,在某些研究里,已经开始把民间故事的研究转入一般文化的基础研究。
    这项研究的第二个主要范畴是表演,它源于美国民俗学。很清楚,表演学派的导向是原文研究,同时观察民间表演者的各种情况,表演语境、意义和民俗。它首先遇到这样的概念,民俗是否属于自然的表演,原文——例如在某个民俗存档里的材料——是不是一种随意的民俗选择。
    美国表演学派大步前进的同时,它所引起的有关争论也逐渐白热化。表演学派强调定义什么是民俗表演,表演所提供的信息,讲述者和听众之间相互联系的互动之重要性,都刺激了探讨的深入。另外民俗类型的分析也得益于对民俗表演的观察,在民俗表演中使用的不同于惯例的特殊语言也成为这个民俗的特点之一。还有这样的说法也令人感兴趣,即研究者假设,表演者和听众都知道人物,程式,常用手势和其他的互动成分——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故事类型的配置。如果表演者在保持两方面都熟悉的安排方面过分严格,听众就会无关紧要了;反之如果他过分偏离常见模式,他的听众就会不耐烦。
    表演学派给民俗学提出一些必须去面对和回答的新问题、新任务,由于它把学者的兴趣由民俗产品引向更广阔的文化过程分析,就不可避免地要解释表演是什么。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必须提出一个有关表演的定义,它可能比民俗所能表达的东西更宽泛。即使民俗所包含的“表演状态”概念可以利用,我们仍有必要去发现问题,通过对表演的详细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总之,关于民俗沟通过程,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讲述者和他的原文
    近几年的争论说明,那些大胆的围绕原文的文本研究,那些作为古老存档材料的民间原文,变得虚无缥缈,它们必须为自身的价值去做困难的辩护,这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或毫无希望的努力。有些学者对讲述者有特殊兴趣,在他处理和分析材料时,有必要进行自我防卫——原因是,他所研究的材料不是自己搜集的,它们只是根据个人的研究取向而被汇集起来的东西。而新的研究方法冲击了这种状况,研究者发现自己要根据更广阔的社会语境去提供解释。他越是采用那些存档材料就越没有办法进行分析,只有把它抛开,进入田野,自己来搜集材料,以便真正充分地表述。当然,这需要多年的工作积累,需要运气和好的研究对象。而在20世纪80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到田野调查的必要性。
    通过原文进行讲述研究的人,总是不得不考虑,他做的文本解释可能是错的,除非他有足够的其他材料来支撑。从提供者的信息到信息存档,再转到研究者那里,信息经过了各种过滤,它本身就需要重新核实。当然关于信息来源方面的各种批评应该宽容一些,单就文本进行研究也不是完全行不通。在文本里也能够在结构、内容、体裁水平上认识讲述者。自然,如果需要,可以借助文学或其他研究著作所提供的东西,对原文进行文化和民俗生活方面的补充。
    研究者在录制民俗文本过程中,可能分析出那些使信息提供人的叙述成为特殊的民间讲述的某些原因,从而认识这些民间讲述依从了什么规则,它使用的是哪一类语言。研究者往往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即讲述者都须面对一个叙事习惯。借助这样的惯例,去寻找和处理灵感的和实用的信息。讲述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很多,如讲述者怎样使他讲述的东西结为整体,他如何发展讲述,他怎样戏剧地表现所说的内容,他使用的罗嗦东西属于哪一类,他怎样从一个情节进入另一个情节,他的讲述用的是什么样的结构方法。回答这类问题,会大量增加我们对民俗中系列知识的认识。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3期,第14~1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