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 [1]目前所见相关著作,有涉及晚清乡土意识的《晚清乡土意识》(程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讨论社会心态的《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乐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着重哲学理论的《社会风气论》(郑仓元、陈立旭,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以区域史为中心、讨论城市现代化历程的《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忻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从社会文化角度着眼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录》(刘志琴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属于区域史、侧重生活伦理近代化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李长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除外还有十数篇论文,总体看就“风尚”进行专门研究还为数甚少。 [2] 沈守之:《借巢笔记》,民国二十九年,第6页。 [3] 诸晦香:《明斋小识》卷三,载于《笔记小说大观》,广陵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8册。 [4] 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中华书局,1984年,第41页。 [5] 《清经世文编》中册,中华书局,1992年,第1354页。 [6] 邹弢:《三借庐笔谈》卷三,载于《笔记小说大观》第26册。 [7] 管同:《因寄轩文初集》卷四。 [8] 转引自《道咸宦海见闻录》丁名楠《序》,中华书局,1981年。 [9] 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第282页。 [10]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卷三,载于《笔记小说大观》第25册。 [11]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页。 [12] 张守常:《中国近世谣谚》,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110-111页。 [13] 钱泳:《履园丛话》卷七,第189-190页;卷二十一,第578页。 [14] 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卷六,载于《笔记小说大观》第29册。 [15] (美)亨特著、沈正邦译《旧中国杂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41页。 [16] 张焘:《津门杂记》卷下,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17] 徐珂:《清稗类钞》第13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6228页。 [18]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36页。 [19] 曹晟:《夷患备尝记》事略附记,上海掌故丛书本。 [20]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载于《笔记小说大观》第22册。 [21] 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卷二,载于《笔记小说大观》第25册。 [2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4页。 [23]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1962年,第1094页、第966页。 [24]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第968页。 [25] 畹香留梦室:《淞南梦影录》卷二。 [26] 无名氏:《绛芸馆日记》,《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4-315页。 [27] 王锡麒:《北行日记》,《清代日记汇抄》第332、333、335页。 [28] 张焘:《津门杂记》卷下。 (责任编辑:admin) |